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我国“亚健康”城市占九成以上 城市发展存十大问题

  • 发布时间:2015-09-29 13: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郁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9日讯(记者陈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提质减速的新常态,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成为我国城市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部分城市过度扩张或超载扩张,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供给不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或“亚健康”现象依然普遍。

  报告对2014年除拉萨市、三沙市、海东市以外的287座地级及以上建制市的健康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深圳、北京、上海、佛山、广州、苏州、珠海、无锡、鄂尔多斯、杭州等十座城市居2014年度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位。其中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别为4座、4座和1座。深圳市的健康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1。总体来看,与2013年度相比,2014年全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水平有小幅上升,尤其是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管理方面表现突出,但健康经济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较2013年下降了15.3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

  全国共有26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包括深、上海、绍兴、佛山、苏州、杭州、泰州、厦门、南京、东营、中山、长沙、无锡、沈阳、镇江、南通、扬州、淄博、烟台、惠州、温州、克拉玛依、福州、威海、湘潭、昆明等城市。其中,来自中东部地区的城市共21个,占全国健康城市数量的80%,来自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别为2个、2个和1个。而综合排名居前10位的北京和鄂尔多斯则未进入健康城市行列。上海、杭州、克拉玛依等城市连续两年达到健康城市标准。此外,健康经济排名前10位的城市仅有3个入围健康城市序列,表明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绩效与城市健康发展失衡严重。总体来看,2014年无论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是健康城市的数量都有所上升,然而,当前全国287个地级市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不到十分之一,亚健康城市仍占全国城市的九成以上。

  报告指出,全国城市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十大“亚健康”问题。

  一是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近年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总体来看,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二是经济增长较为乏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出口增速放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社会层面的需求尚未被有效启动,“三驾马车”的发展不同程度受阻,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三是管理建设相对滞后。相对于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很多城市的基础建设和管理能力相对滞后,城市的软硬环境都存在薄弱环节。如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地下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历史欠账过多,很多城市在强降雨面前街道成河、内涝成灾。

  四是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诸多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产城分离”。城镇化推进速度很快,但产业发展没有跟上。其次是“职住失衡”。一些城市产业园区或经济功能区缺乏住宅和相应的生活服务配套,而另外一些新区则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和就业岗位。最后是“社会空间分异”。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各自聚居在不同的城市空间内,并由此引起居住分化、阶层隔离、社会分裂和贫困人群边缘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

  五是社会矛盾交织凸显。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快速发展中各种新旧问题的积累,城市社会整体处于矛盾多发期。

  六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首先,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一些重要产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其次,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建立,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最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很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步履维艰。

  七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八是安全风险隐患加大。

  九是城市发展千城一面。

  十是存在庸政懒政怠政。

  报告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进入城市转型提质发展的新阶段,亟需有针对性地破解“亚健康”问题,从顶层设计和基础建设着手,双管齐下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