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 发布时间:2015-09-28 07:29:45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韩纲

  柴生芳仔细读过的书,艰辛走过的路,认真做过的事,潜藏在内心和记忆深处,渐渐勾画出他的改变与成长。从贫寒出身到负笈燕园,从西北考古到东渡求学,从省委转型到扎根基层,他的理想、信念、意志越过汗水越过艰辛,总在不为人知处默默拓展奋力延伸……

  一、苦涩年华(1969年7月至1986年8月)

  清人李良栋笔下“深谷峻坡山无峰,万顷千畴出横空”的天下黄土第一原——董志塬,以其特有的苍凉质朴与深沉厚重,哺育出无数优秀儿女。1969年7月3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南义乡北庄村一个贫寒农家,6个儿子中的老五柴生芳出生了。

  日子过得格外沉重,父母将费尽周折借来的养牛养羊款,挪作孩子们的学费。上小学时,柴生芳背着母亲用花布缝制的掉在屁股下的大书包,装着翻没了棱角的书本,风雨无阻往返于3里外的村学。夏天他穿着分不清颜色的背心,脖上流下一道道汗水,笑脸憨憨的;冬天他穿着磨没了后跟的布鞋,双手插进掉棉花的袖筒,小脸冻得通红。

  人生莫惧少年贫。虽然无法抗争生存的条件,但他从不降低学习的标准。偶尔起床迟了,会嫌父母没有尽责,抓起书包就往学校跑;放学了就帮家里割草喂猪、拉土垫圈、深沟抬水,手勤脚快从不偷懒;晚上趁父母睡着,偷偷点煤油灯看书。那时煤油限量供应少得可怜,他不知挨了多少骂,抹了多少泪。

  高中时学校离家30多里,他每周步行来回一趟,在曲折山路上艰难跋涉。一周要上6天课,家里就烙6个大黑面锅盔,再捎点咸菜当伙食。把馍馍用开水一泡就是一顿饭,夏天有点馊了也不例外。(转3版)

  (接1版)

  1986年高考,柴生芳以优异成绩勇夺庆阳市文科状元,成为宁县屈指可数被北大考古系录取的天之骄子,但他来不及高兴,就拉着架子车到县城卖西瓜凑学费。离开生养哺育了17年的董志塬时,他深吸一口浸入到骨髓的泥土芳香,深情凝望见证过沧桑的老屋场院,充满了感伤眷恋,倍觉故土难离啊!

  二、负笈燕园(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中心和五四运动策源地,北大精神与国家命运交融,积淀了深厚底色;北大人时代波澜中默默担当的身影和浓郁深沉的家国情怀,让燕园求学的柴生芳深受感染。“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首众口相传的《燕园情》,唱出了北大人的追求,也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深深植入柴生芳脑中,让他一开始就扣好人生扣子,明确规划未来,在反省自我、思考人生中,埋下了立德、立功、立言的种子,形成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的至诚品质。

  考古学虽是冷门专业,但顶级大师的热切期许,精英同学的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的青云之志,像交相辉映的精神灯塔,自然激起柴生芳的真心向往。漫步在柔波荡漾的未名湖畔,伫立在雄健挺拔的博雅塔下,他昼夜攻读手不释卷,惜时如金广闻博记,思考提出清朗悠深、贯通古今的考古内涵,躬身践行科学探索、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理性思考的专业精神,筑起守望一生的心灵家园。他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从事多种志愿服务,自觉将风华人生汇入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

  不作异乡人,不知故土亲。远离父母追逐梦想,他有时忍不住想家,父母怕他没饭吃没钱花,粜粮食卖鸡蛋想着法子寻钱,柴生芳心里酸涩嘴却逞强,说奖学金多得花不完。他告诉家人:北大是个全新世界,一瞬间照亮了我。

  三、旷野考古(1990年7月至1997年5月)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1990年7月北大毕业后,柴生芳循着华罗庚的名言,义无反顾地“归去来兮”,进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单的行囊尚未安顿好,悬泉置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已经开始,他于9月下旬赶赴工地。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北约64公里的戈壁滩,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汉晋时期驿站遗址,列入了“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站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世界风库”工作现场,感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寂寥沉闷,吞饮“甜水井”那地方有名无实的苦咸水,强咽榨菜挂面掺黄沙的考古招牌饭“敦煌黄面”,挤住废弃路边跑风漏雨的道班房,柴生芳成为大漠荒原中的考古先锋。

  发掘从1990年冬寒开始。由于泥土里水分少、草木灰含量高,探方内发掘抛出的灰屑细土,不是四散弥漫铺天盖地,就是团团打转黑龙狂舞。柴生芳罩布帽子戴太阳镜绕花围巾穿旧棉衣捂严实后,淹没在四五十号民工群里挖土抬土,闲时靠在一起喝茶聊天,大家见他吃苦耐劳友善豁达,比自己更像民工,不由纷纷向他看齐,干得更快更欢了。进入发掘后期,柴生芳每天一蹲几个小时,一边小心翼翼清理灰屑细土,一边专心致志修理探方四壁,大到一块土坯、小到几颗骨珠无一疏漏,他负责整理的三个探方均为工地样板。柴生芳还顶着戈壁滩严寒酷暑,坚守遗址完成看护任务,闲余又清理了上年灰堆,亲手拣出两千多年前的“元致子方”帛书。

  悬泉置出土的主要是汉简文书,柴生芳时时跟领导同事请教,不懂的记在笔记本上琢磨领悟,养成了每天记工作日志的习惯。进行室内考释时他已能独立工作,对每天出土的汉简记录编号、制卡识读直到深夜,做到了当日事当日毕。发掘资料整理成册后,各项要件完备无缺,柴生芳清秀刚劲的释读签名历历在目。

  作为唯一全程参与发掘释简的考古先锋,柴生芳陪着古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风餐露宿,挺过了风霜雪雨的两年多,悄然经历了“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的考验。他从中外名人溯源汲取养料,以古今大家为镜检身省过,不因困境失衡,不因窘促失态,读书做研究,练字写文章,以不争之势超越,以无为之姿向前,坚信是花总会开放,此木终将生芳。后来他还参与了酒泉西沟魏晋壁画墓、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敦煌佛爷庙湾晋唐墓葬群等遗址的发掘,展现出“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人无古贤”的乐天达观,在甘肃考古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留学日本(1997年5月至2002年9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受同学同事影响,柴生芳一直想出国留学。

  1996年5月,经人引荐他认识了来甘访问的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部教授、著名敦煌学家百桥明穗先生。一面之缘后的机遇,要靠态度和努力去争取。当年9月,百桥明穗先生到西安访问,柴生芳专程前往表明心迹,得到愿收弟子的答复后,他办妥相关手续东渡扶桑自费留学。

  1997年5月7日,日本神户港。柴生芳提着两个大箱子,一个装榨菜、豆瓣酱、方便面等食物,一个装鞋、毛衣、铺盖等用品,受到海关工作人员严格盘查。周围熙熙攘攘,他却孤立无援,不由默诵起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刚去时手头拮据买不起饭,柴生芳就精打细算烙饼炒菜。他每天练日语打电话找工作,一刻也不敢闲着,先后做过搬家工、洗碗工、清洁工、汉语教师、超市收银员、汉学教授助手、兼职讲师、研究助手等,尝尽了四处奔波、衣食不定,人前流汗、人后流泪的打工滋味。略为宽慰的是,各项开支后他还能补贴一点家用!

  柴生芳落脚的“窝”先后有3个。头一年住神户大学国际会馆,第二年住大阪尼崎市大学生公寓,第三年起住神户市兵库留学生会馆,这里中国留学生较多,但常被管理人员轻视。一听日本人说“中国人”,大家就竖起耳朵提高警惕,把维护人格与国格当做头等大事。一次管理人员说“中国人脏”,柴生芳气冲冲上前警告,“谁脏就谁脏,不准说中国人脏!”直到会馆副馆长出面道歉。

  当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丑剧上演时,柴生芳等人到神户警察局申请后,在滂沱大雨中集会抗议,中国留学生的壮观伞阵,俨然捍卫主权的神圣盾牌,形成坚不可摧的震慑气势。他们还站在川流不息的神户街头,为长江洪涝灾区和台湾地震灾区捐款。缘于浓烈爱国热情和杰出组织才能,柴生芳被推选为神户地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会长和华侨总会理事。他热心奔走积极策划,成功组织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神户节”的盛装游行、学友会“快乐星期天”和“向甘肃献一棵树”等活动,激发出广大留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拼搏斗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柴生芳从日本国立神户大学文学部的预科生做起,接连获得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学博士学位。在日本读博士,一般需3到7年,可柴生芳只用了2年半,导师百桥明穗先生自豪地说,这在神户大学乃至全日本都是少见的!

  回国联系工作时,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专门为柴生芳写了一封真挚感人的推荐信,对他在日本的表现高度赞扬。面对海内外各种就职机会,柴生芳“宁要家乡一抔土,不恋他乡万两金”,他仿佛看到天边飘过故乡的云,云端的乡亲们挥手召唤——归来吧!

  五、转型省委(2002年10月至2006年4月)

  轻轻的我来了。2002年10月,33岁的柴生芳作为高层次人才进入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党政机关的工作对他是全新领域,为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他的应对之道是“我心向学”——向领导、向同事、向书本、向实践学习,得空就趴在办公桌上用黑皮笔记本摘抄写记,熟悉各种时政要闻和领导讲话精神。他的办公桌和窗台边或躺或立堆满了书,文件柜码满了各式资料夹,里面材料上用红蓝黑笔勾圈标注,记满心得感悟。

  调研处是个“炼丹炉”,主要职责是为省委有关领导和厅领导起草各种文稿。起草任务十分繁重,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交稿时间催得很紧,通宵达旦几成常态。半夜里人困马乏时,其他人溜到院子里散步聊天,柴生芳仍在烟雾缭绕中冥思苦想修改完善。收工时东方泛出鱼肚白,他就搭着黑呢子大衣躺卧长沙发小睡,抢不到沙发就脑袋靠住椅背很快奏响“睡眠曲”。大家休息片刻后,就一齐到省委附近吃碗热腾腾的羊肉泡或香喷喷的牛肉面再回来修改文稿。

  柴生芳工作热情很高,加班随叫随到,常常不请自到。每逢周末节假,他还心静如水地待在办公室阅读钻研,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停不下来。在国庆与元旦相握的十天假日,他与处里几人还马不停蹄连续奋战完成一个调研课题和一份紧急报告。由于表现出色,2003年他被评为省委办公厅优秀工作者,2004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炼丹炉”里由“大海龟”涅槃为“火凤凰”。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是柴生芳的工作信条。无论什么岗位、干什么事,他都竭尽全力去做,认认真真去干。在配合厅领导完成省委有关领导文稿起草任务中,柴生芳主要做搜集材料、电脑打字、跑腿打杂等服务工作,事务枯燥乏善可陈,他却干得津津有味。厅领导烦躁时训斥几句甚至责骂一通,他都坦然面对无怨无悔,说那是对自己的爱护,眉梢眼角充满了自豪。他“头脑发达,四肢更发达”,大手宽厚有力,身体健壮如牛,从来不叫苦、特别能吃苦,完全适应长期熬夜加班的节奏,同事称他是“用身体写作”,他捂着肚子笑弯了腰。

  在调研处工作的三年半里,他发奋图强知难而进,努力吃透中央精神和省情,深刻把握和领会领导意图,对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共参与完成各类文稿百余篇,并参加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等专题的调查研究和报告撰写,为后来去基层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人生需要积累。竹子用了4年时间,只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6周就长到15米。其实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扎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柴生芳求学入职的艰辛历程,就像竹子扎根破土待出!

  陇原发展沉甸甸嵌在心头,在这片热土打拼进取,不是做给人看,只为不枉此生。2006年4月,柴生芳主动向组织请缨后,将长长背影留在省委办公厅,将匆匆脚步融入定西黄土地……

  (作者为省委办公厅常委办三处副处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