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园未来要有专门的创业辅导公司
- 发布时间:2015-09-24 14:4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4日讯 (记者 王文慧) 当下互联网行业呈现两个特别明显的特征,一是在互联网上做文化产业比较赚钱,二是全国凡是互联网做的好的地方文化产业也不弱。那是否我们可以在互联网这种业态下做文化产业的产业聚集?围绕这个问题陈少峰在2015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成都峰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陈少峰在会上提出来一个概念叫“互联网文化产业园”,而且目前在中关村已经做出了第一个。这个产业园大体由三部分构成的,政府、运营商和企业。而政府或者是有关的主体如果能够跟园区的运营形成一种互惠的模式,那么运营商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力量来推动产业的集聚和企业的成长,而互惠的模式则主要是取决于这个园区的收入增长和税收增长。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在过去,很多园区就是简单地把土地或者是建筑划给一家私人的公司,所以最后它们就变成了物业,而非真正的产业集聚。
那进入互联网文化产业园时代,我们需要考虑些什么?陈少峰认为,首先互联网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单纯的工具。其次“互联网+”并不是说把互联网当营销工具,而是说要把它看做一个平台,然后通过这个平台去做事。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将互联网和生活方式进行融合。举个例子,马云的公司已经发展到世界上最盈利的公司之一,但他并不卖东西,而在做平台。而且,他还投资足球、电影等,大家能想到的事情他都在做,这样看他其实主要在做电商+文化产业。而像百度和腾讯,文化产业占的比重更大。所以,陈少峰表示,是不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发展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创造一个自己的平台。
今后,互联网会形成大平台、次大平台和组合平台等。而每个电商平台都会有独家个性品牌,这是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提到两个个概念叫“三创基地”和“三创创业”。三创基地比较容易理解,而“三创创业”则是指创业、创业投资和创业辅导,他认为文化创业园发展到第三阶段就是三者的结合。而对于创业辅导,他提到到时候创业者只要做其擅长的业务就可以,别的由辅导公司来做。所以未来的文化产业园,特别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园要有专门的辅导公司帮助创业者成长。
陈少峰还提到他们最新规划的“微电影基地”。他们提出的微电影并非传统没有商业模式的微电影,具体来说其实是系列化微电影,有其完全成熟的商业模式。它不依赖于广告,艺人、植入、IP等全部通过微电影公司来做。他设想如果每个电商都是先做微电影,然后微电影里植入其产品,最后电商变成文化产业的衍生品,这是很有趣的。
另外,陈少峰认为将来文化产业的衍生产品会在互联网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改造我们现在互联网上的两个缺陷,一个是假货,一个是降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