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自主创新的大旗我们会一直扛下去

  • 发布时间:2015-09-21 02:32:0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北京地铁1号线发车间隔正在从2分10秒向2分调试;13号线的车辆已经跑完150万公里,正在更换新车,其中的牵引、制动系统正在做进口替代的10万公里路考;7号线的车辆由北京制造,信号、牵引、制动系统全部国产化,自2014年12月30日正式运营以来,各项指标运转正常。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地铁公司”)推进国产化、自主化的步子没有停止过。

  从建设运营中国第一条战备地铁北京1号线,到创造“进口组装”这种最早的国产化模式,从与长客联合制造国内最早的地铁列车B型地铁列车,到大力推进牵引、制动、信号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在北京地铁线路的推广应用,到今天积极推进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多种系统设备的进口替代,北京地铁公司一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装备制造国产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北京地铁公司副总经理刘建说:“轨道交通行业的国产化和自主化,用户是关键推动力量。推动行业自主创新的大旗我们会一直扛下去。”

  最早的国产化:从自力更生到进口组装

  北京1号线是全国最早的地铁(后改称“城市轨道交通”)。这条最早用作战备的地铁,全长31.04公里,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1971年1月15日开通,2000年6月28日复八线全线贯通,前后历时长达30多年。

  建国后,由于国际上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北京早期的地铁车只能完全依靠自力更生。“那是一种低水平的国产化。”北京地铁运营咨询公司董事长张元,曾经担任北京地铁机车车辆厂(以下简称“北京车辆厂”,即今天的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京装公司)厂长多年。他说,就像内燃机代替最早的蒸汽机,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地铁行业引进技术是完全必须的。引进国外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把北京和全国的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水平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当时,除了北京正在建设复八线,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也都在引进国外技术兴建地铁线路。正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所有引进国外技术的业主,都不得不面对进口设备价高、建设周期长、售后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普遍难以解决的问题。

  据张元回忆,上世纪90年代开工建设的北京复八线上,所需车辆原计划全部从国外引进。但最后采取的是后来被称为“进口组装”的引进模式。

  当时通过全球招标,日本两家公司被列为技术与设备首选。但引进的整车车辆只有那么几辆,其余所需174辆,全部由当时北京车辆厂与吉林长客合作,在引进关键系统和零部件的基础上组装生产。

  进口组装生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购买成本。这种技术引进模式创始于北京地铁,后来为国内其他城市广泛采用,算得上是后来“国产化”的早期形式。

  用户牵头地铁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创新

  但是进口组装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还是人家的。外方由于垄断国际市场,握有最终定价权。一方面,他可以漫天要价(后续维修备品备件的要价是原价5倍至20倍),另一方面,一旦出现技术问题,或者设备需要维护,售后服务根本不能及时跟上。一个电路板的修理,一个来回可能是三个月,也有可能是半年,这是国内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速度所不能容忍的。

  有鉴于此,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当时国家计委《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全部轨道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要确保不低于70%。正是在此背景下,当时的北京地铁建设管理运营部门联合国内主要生产制造企业,开始了一次地铁车辆国产化的成功尝试。

  北京地铁公司副总经理刘建至今还记得,2003年是项目组最繁忙的时候,但当时北京正值非典,他作为当时公司车辆部部长,往来于北京、长春和株洲有关单位之间多有不便,经常只能通过电话和传真往来传达信息。

  经过一个漫长的研制、生产、试车、路考试验过程,2004年,13号线终于用上真正国产化的4编组B型车。此后,改进型的6编组B型车在后来的房山线、7号线继续使用,标志着这个项目取得成功,成为了地铁车辆国产化的经典案例。

  说起这次成功的国产化实践,刘建说:“这个项目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于用户的参与。用户参与到产学研结合中来,保证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之后的工程应用。”事实上,北京地铁因此创造了“政产学研用”的地铁工程自主创新模式。

  2010年5月15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次国产化会议在杭州富阳召开。这次会议是对10年来行业国产化成就的一次检阅。一批国内推进国产化先进单位受到表彰。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刘建,作为受表彰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发言,他所代表的是北京地铁公司、长春客车股份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以及北京地铁公司、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和北京京装公司,即业内所谓的“三国四方联合体”。

  7号线运营标志着国产化自主化全面实现

  北京地铁公司除了直接参与地铁技术设备的研制生产,还利用作为城市业主的优势地位,大力推进牵引、制动、信号系统等关键系统装备在北京地铁线路的推广应用。

  2014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7号线开通运营。这是迄今为止,北京轨道交通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条线路,国产化率高达92%以上。中标这条线路机车车辆的是上文提到的北京车辆厂,即今天的北京京装公司。刘建兼任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我们公司参与了北京最早的地铁线路车辆的生产和修理,但中标整条线路,这还是第一次。”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晓玲对记者说。“另外,这个车型已经出口到越南河内。”

  据了解,为这种车辆提供牵引网络和制动系统的,分别是株洲所和铁科院机车车辆所。而为7号线提供最新列车控制信号系统的是北京交控。

  此外,地铁通信系统、自动售票系统、地铁屏蔽门等,也均为国内企业生产。

  “10年前,北京地铁的车辆和重要系统零部件几乎全部进口国外,号称‘万国牌’或‘八国联军’。今天在7号线上看到的都是‘中国面孔’。”刘建最后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