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P2P“潘多拉魔盒”是如何打开的?

  • 发布时间:2015-09-18 15:29:4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深圳P2P“巨震”后续报道?

  近段时间,深圳多家P2P网贷平台被深圳经侦突袭检查并拘留相关人员,其突击检查的矛头均指向了有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然而,此次警方介入的这些平台并未出现投资人提现困难或老板跑路问题,甚至在调查当天仍在正常运营,这引起业界议论纷纷,或是一场专项整治运动的正式开启。

  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被调查的平台暂时没有实质性地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但至少其运营过程中有与此前关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不相符的地方,这或给未来埋下隐患。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在全国各地多起P2P平台跑路事件中,除了少数恶意诈骗外,多数为经营不善还不上款而被迫跑路,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规范和风险意识薄弱。

  P2P平台为何要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将风险暴露出来?为何不能按照政策要求做一个纯信息中介平台?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行业发展已有五六年之久,可至今能盈利的平台寥寥无几,一方面是借贷双方的利息之差不断缩小,另一方面是难以预计的坏账率升高,在刚性兑付之下,行业的利润空间几近榨干,在监管不明的情况下,政策风险意识欠佳的企业纷纷铤而走险寻找别的生财渠道。

  ●南方日报记者 卓泳

  资金流向是调查重点

  据深圳经侦大队相关人士介绍,这次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其实与深圳公安今年重点推进的“5+3”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关,该专项行动是深圳公安根据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统一部署及深圳实际情况确定的方案,并非专门针对P2P行业,而是全国范围开展的对非法集资案件的专项整治。

  深圳P2P为何被警方盯上?又为何与非法集资有关?据了解,从全国P2P企业的数量来看,深圳一直居全国之首,随之而来的鱼龙混杂现象也比较凸显,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深圳就有20家平台跑路,给投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所谓P2P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表现为通过发布虚假的借款项目为自身融资,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不法分子的私人账户,不法分子将募资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期货或以高额利息放贷以赚取利差。而深圳经侦方面也表示,平台的资金流向是其调查的第一要点。

  “这几家被调查的平台基本都涉及到自融。”深圳P2P业内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自融有两个形式,要么发假标,要么发一个自己关联公司借款的真标,但融到的资金为己所用。“自融还存在短标长发的现象,比如某平台上的借款人只借了三个月的钱,平台却发了六个月甚至九个月的标,除了前三个月的钱给了借款人外,剩下后几个月融到的资金就自己用了。”此外,由于多数投资人不愿意投期限为一年的长标,有的平台还会把一年的标的拆分成期限为三个月的几个标的,万一有一次还不上款,投资人就会出现提现困难。该人士表示,虽然许多平台短期内能按时给投资人还款,但毕竟侵犯了投资人的知情权,还埋下了风险隐患。深圳P2P行业第三方机构51金服董事长李锡表示,投资人可自行抽查平台借款人的真实性,判断其所借款项与其公司的实力是否相符,从而判断是否有还款能力,此外还可以打电话或走访来确认借款方是否真实存在。

  广东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朱明春表示,“自融的、过度夸大宣传的、实体业务不好背景不强的平台都有可能被查。”在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陆岷峰看来,P2P平台公司坚持不设资金池,不发假标,虚假项目,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为实现盈利铤而走险

  “几乎没有哪家平台敢说自己没有资金池,按照前段时间发布的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来看,每家平台都多少有些不合规。”上述业内知情人士表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为何甫一诞生就出现各种关于合规性的质疑和讨论?又是什么让行业内的企业剑走偏锋呢?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没有监管压力,行业在野蛮发展阶段疏忽了政策风险,而激烈的竞争不断侵蚀利润,因此只能“另辟蹊径”快速前进。

  “一开始政府对行业的态度非常包容,让行业大胆地摸着石头过河,一心想着怎么让平台快速成长壮大,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没有意识到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朱明春说,行业内的许多企业最本能的想法是,第一,不坑害投资人的资金,第二,的确在给借款人贷款的同时也给投资人带来收益,但企业操作上涉及到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这次的检查让整个行业发现,政府对合规性的关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才开始重视起来。”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行业一直以来盈利状况欠佳也是其铤而走险的原因。据陆岷峰介绍,如今一个五六十人的平台,融资额需要做到4亿-5亿元才能勉强盈利,而如果只收中介费,利润就非常低,“有的中介费按照利息的1%-3%,有的按照融资额的0.5%-1.5%,利润空间都非常小。”

  “有些平台开出15%-20%的高息来吸引投资人,可这意味着放贷的利息也要20%-30%,甚至更高,但在竞争之下,放贷利息高很容易流失贷款人,因此也得控制,再加上自己的成本、担保费等,这中间的息差就很少了。”李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平台给投资人的收益有15%,贷出去的利息为20%的话,中间减去自己2%-3%的成本,1%的担保费,利润空间只剩1%-2%,如果再发生坏账,就很难覆盖上了。

  朱明春表示,到目前为止,由于很多平台都在帮投资人兜底,而兜底的过程中几乎不怎么赚钱,因此现在盈利的企业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亏钱的。“如果要规范操作,同时还要帮投资人兜底的话,他们会亏得更厉害。”朱明春认为,接下来行业应该打破刚性兑付,否则平台的收益绝对覆盖不了坏账。“不发假标、不自融、不拆标,关键把风险把控在一定范围内,应该还是能有一点盈利的,只是发展慢一点。”李锡说,现在平台都希望自己能越过临界点,从不盈利到盈利,正因为多数不盈利所以才去设立资金池,用投资人的钱去外面再投资。

  红线之上也可智慧生财

  “行业存在的意义是把投资人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为有需要的中小企业输血,但如果平台自身都不能盈利,就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做这个事情了。”朱明春说,现在的情况是,规范之下既要输血又要盈利,很困难。

  关于行业的盈利模式,陆岷峰认为政策既然要求平台做纯信息中介,那就应该明确中介费标准,“现在各家公司各行其道,胆子大的多收一点,胆子小的少收一点,但在一定规模下,一定是亏本的,或者盈利空间小。”他认为,这种盈利模式往往会驱使企业违规经营,银行存管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此外,陆岷峰还提出适当给予行业补贴的建议,“政府可以根据他们支持小微企业和支持个人消费金融的比例,给以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这要比补贴担保公司好得多,因此他们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陆岷峰看来,行业只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就没必要去违规,平台企业能从地下慢慢走到地上是件好事,政府应当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慢慢纳入管理,“不能因为他们违规就全盘否定这个行业的存在。”

  “现在多数企业最多就是打个擦边球,没有恶意地诈骗,据我们了解,最近调查的几家也的的确确正常在做贷款,也给投资人带来收益,平台自身也有微盈利或小小亏损的。”朱明春认为,目前谈政府补贴还为时过早,只要细则一出红线一划,大部分企业都会自觉靠拢。“细则出来了,大家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一经查出便按标准处罚,目前在查处时也没有很好的标准,还是沿用原来那套规定。”在朱明春看来,只要标准出来,大部分企业是能在红线之上发挥自己的智慧规范经营的。

  既然多数企业都“在外牟利”,为何企业依然不盈利呢?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行业的坏账率很高,侵蚀许多原本的利润,而所谓的智慧规范经营,即要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严格做好风控降低坏账率,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赚取应得的信息中介费用,这样企业才能深得投资人的信赖,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