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际交流中的 本土文化“失语症”

  • 发布时间:2015-09-18 01:30:5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开放化程度日益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多次指出要“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然而,如果不解决中国文化当前存在的“失语症”,无疑将会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

  早在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就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概念,即英语教学过程中仅强化西方国家文化介绍,忽视中国本土文化以英语为载体的教学,使文化教育片面的成为“目标语文化教育”,作为交流一方的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处于“忽视状态”。

  为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者在相关研究和教学中进行诸多尝试和努力,然而学习者在日常实际交流中说得清圣诞节却讲不来中国年的文化交流“单行道”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随着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民间国际交往形式和途径更加多元、便利,这种本土文化失语现象造成的交流低效性显得更加严重。这反映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在其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考察测评标准和考核形式等诸多教学环节中将本土文化内容纳入考量的系统性欠缺。

  文化的“平等性”在我国外语课堂中应得到更加直接和有效的体现。“文化导入”理论原本就旨在使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目标语言,使之与本国本土文化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种创新与互动能力,从而对人对己都有准确而清晰的了解,并能够用目标语言与他人交流分享,使学习者成为既非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者,也非循规蹈矩的狭隘民族主义者。而多元文化间平等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本土文化教育的有意识强调,从而平衡目标语言文化学习与相对应的本土文化信息间的关系。学习者在外语教学的接受过程中应该得到对自身本土文化的学习和梳理,这里本土文化既可指本国文化,也可指地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以目标语为媒介对本土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输入和输出,这样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才能有效的辨别和判断,能够准确和客观的传达信息,具备双向的交流能力,自信的交流态度和科学的交流技巧,从而我们的本土文化才能在日益频繁而深入的人与人之间的国际交往中得到最为直接、准确、公正和有效的表达与传递,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走出去”。

  高校外语教学本土文化回归之路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既要“铺路”又要“走路”。“铺路”是指在教学大纲中将我国文化精髓内容列入其中;在教材编纂和教学内容选取阶段针对各教学单元和内容将相对应的本土文化知识纳入知识技能体系;在课程设置环节针对专业外语课程和非专业外语通识或专门课程中均开设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关的外语课程。“走路”是指在各具体教学实施阶段系统性地将本土文化教学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操作,从课前任务布置、课堂活动设计,到课后评估以及反馈等师生互动环节均对本土文化知识内容有所涉及和侧重,使以目标语为载体的本土文化学习与外语和外国文化学习并存于高校外语课堂,使得语言这一文化交流工具回归其“双行道”的功能实质。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曾创造无数辉煌,也曾饱受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之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我们本土文化的“声音”需要更加响亮。语言与文化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两者的传承都直接体现了母体国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我们早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渴望交流与分享。今天,一门语言课程既具备目标国语言和文化的内核,又应有本国特色的语素与文化信息交融其中,外语课程的设计也应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及时、全面地将我国文化以目标语言为载体纳入教学各环节,使我们的学习者在具备与世界沟通的能力的同时,亦具备准确、详实地表述自己文化的能力,使得跨文化交际的“双行道”彻底通车成为可能,使本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走出“失语”,实现文化平等、文明平等。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