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历史在这里沉思
- 发布时间:2015-09-11 19:31:59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永定河上。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建成后成为由西南方向进出北京的交通要道。早在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由此进京,他赞叹卢沟桥精湛的建造艺术,在游记里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特别欣赏桥两侧栏杆上雕刻的石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卢沟桥经由马可·波罗的介绍而闻名于世。
我和很多国人一样,最早知道卢沟桥是在上中学时期,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知道了北京有座卢沟桥。但那时卢沟桥于我,还只是散落在记忆中的一个小小的符号。真正认识卢沟桥是在我参加工作之后的第二年,我不仅近距离地参观了一次卢沟桥,而且“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了“七七事变”中卢沟桥上的“抗日烽火”。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位于北京丰台区云岗的一家单位工作。云岗离卢沟桥距离很近,只有几公里的路。于是,1994年的秋天,我约了一位朋友,利用周末专程骑车去游卢沟桥。
漫步桥上,我不禁为这座桥的恢宏气势和精湛艺术所折服。桥东西长266.5米,南北宽7.5米,全部用白色石头砌成,有桥拱11个,桥墩10个;桥畔有石碑两座:一座记载着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上面刻着清乾隆皇帝亲题的“卢沟晓月”四字。“卢沟晓月”曾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从乾隆皇帝亲笔御题“卢沟晓月”四字推测,“燕京八景”之说应该在乾隆朝之前就已有之,而且那时的永定河一定水面宽广、浩浩荡荡。可惜200多年沧海桑田,“卢沟晓月”的盛景今日已然不再,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多少有些遗憾。
桥两旁整齐排列着很多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雕刻着石狮子。由于当年日军机枪扫射和炮火袭击,有的石狮子损坏脱落了。仔细分辨,很多栏杆上还有当年日军留下的累累弹痕。据统计,这些栏杆共计281根,石狮子共计501只,这些石狮子分别刻于金、元、明、清四个朝代。它们或静或动,形态各异,生动无比,集中反映了四个朝代的石刻艺术水平。卢沟桥建成以来的800多年间,历朝历代曾做过几次修缮,应该说,今天的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集建筑艺术、自然景观、历史人文于一体的“美丽的奇观”当年也未能逃脱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脱落破损的石狮子以及桥两侧栏杆上的累累弹痕似乎在控诉当年日军的暴行。
说来凑巧,那天我们正赶上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在卢沟桥拍摄电影《七七事变》。站在桥头观看,摄制组转动的镜头仿佛一下子将我们带到了事变发生的那一天。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完全被日军控制,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达到控制整个华北的野心,日军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当时担任卢沟桥和苑平城守卫任务的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我守军官兵奋起抵抗,将一度失守的平汉铁路桥从日军手里夺了回来。战斗整整进行了一昼夜,几百具日军的尸体横卧在卢沟桥头。
那次秋游,卢沟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已21年过去了,但现在回想起来,桥畔清朝皇帝的御碑、护栏上一个个怒吼的石狮子、日军机枪扫射留下的弹痕、桥面上的“硝烟战火”,那一景一物仍然清晰地浮现在自己眼前。
卢沟桥,它是一座国耻桥。卢沟桥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段令中华民族倍感屈辱的历史。卢沟桥的存在是对今天世人的警示。我们今天无论参观卢沟桥,还是观看“七七事变”等反映那段历史的影视作品,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勿忘国耻。“知耻近乎勇”,只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这个民族才会更加奋勇前行,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它又是一座英雄桥。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在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我卢沟桥守军展示了中国男儿的血性,表现出中国军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卢沟桥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鲁迅先生曾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七七事变”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爱国官兵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它更是一座复兴桥。无数史实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要彻底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唯有发奋图强,使我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卢沟桥,这座被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它将永远鼓舞和激励今天的国人在科学和技术的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作者单位:财政部人事教育司)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