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跨国企业重新定义全球贸易
- 发布时间:2015-09-10 03:34:17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梁建刚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形势面临巨大挑战。
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特点吗?我们该怎么办?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全球领先的国际物流供应商——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陈嘉良从联邦快递自身的发展转型,以及经营大数据分析指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的确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外流明显,但“中国制造”也正在印上新的标签。在现阶段全球经济中,最新出现的微小型跨国企业正在重新定义全球贸易,中国企业要抓住机遇,必须从六大问题着手,应对正在发生的全球性变革。
全球贸易重新定义
“联邦快递1984年进入中国,最初以进口为主,都是外国企业要来中国办厂时需要的机械、材料,1995年联邦快递专机服务进入中国市场,为的是应对中国新兴蓬勃的出口需要。”陈嘉良说,“2010年起,中国的外贸量值不断升高,但工厂逐渐从沿海转向内陆,我们也开始拓展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业务。”
近两年,新情况又出现了,过去出口量极大的玩具、鞋、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递减,iPhone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多,进口中医疗研发产品需求暴涨,“这些变化也对物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大亮点,就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两旺,不仅是中国人喜欢海淘,外国人也喜欢海淘中国产品,这些多批次、小批量、价格高的产品,需要物流服务更灵活、过程更可靠。”
放眼全球国际贸易,让陈嘉良印象最深的,并非业务占比最重的大型企业间的流通,而是一支新兴的力量——微小型跨国企业。“他们的出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依靠虚拟网络与实体的空前融合,这样一批微小企业瞬间开始在全球寻找商机与合作伙伴。我们对这一趋势十分确定,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客户。”陈嘉良说,“历来专属于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贸易,突然间成为了任何拥有智能手机和梦想的人都可以涉足的领域。”
一个最典型例子就是Skype。2003年初,丹麦人杰纳斯·弗里斯和瑞典人尼可拉斯·詹士庄,在三位爱沙尼亚软件工程师的协助下创立公司,2011年被微软以85亿美元高价收购。作为全球最早一批“微小型跨国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已经全球化,并利用在线商务平台进入全球市场。
微小型跨国企业的崛起,足见在当下,企业全球化与企业规模不一定有关。“只需一台移动设备、一个货运平台和一个金点子,甚至无需成本,即可利用通信技术进行创新,这些在15年前,连大企业都难以企及。”陈嘉良说。
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也认为,这将在二十一世纪初对全球经济和文化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通过虚拟网络(高速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其他数字科技)和实体网络(运输系统和物流平台)的结合,微小型跨国企业几乎可在一夜间颠覆传统产业。正如上世纪末大型跨国企业定义全球商业,微小型跨国企业将定义当下的全球贸易与经济。“尤其在中国,约500万家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会对中国未来的外贸形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微小型跨国企业特征
微小型跨国企业有何特别之处?
在陈嘉良看来,首先是其企业规模在定义上属于微小型企业,“上百人已属相当规模”。放眼全球,90%的企业都属于此,雇佣全球超过50%的员工,“中国的微小型企业占据全国GDP的60%,数量同样很多”。
这一批微小企业具备所有中小型企业的普遍优势,即对市场变化能灵活应变,有与生俱来的协作创新精神,市场敏感性非常强。早在2012年,麦肯锡就曾预测,通过服务新兴市场的中小微型企业,可使银行准备金在2010年到2015年间实现年均20%的增长。
一般说来,微小型跨国企业的业务横跨多个时区,遍及世界各地,具备小巧灵活的优点同时,还具备在全球多地市场销售其产品和服务的优势。而仅在单一市场运营的企业,则无法有效利用知识、技能和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性差异。
陈嘉良举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例子:Llewellyn Clarke。“这是一位来自于加勒比海尼维斯小岛的辣椒酱制造商,当时仅在当地有名,但通过互联网与联邦快递,去年起无论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尤其在中国卖得非常好,Llewellyn Clarke还特别根据中国南北方差异进行了产品改良。”在这方面,中国更有无数案例,陈嘉良说,互联网技术促使一大批中国微小企业相继成为微小型跨国企业,它们利用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甚至海外在线商务平台,向全球客户销售产品。同时,对企业的形象与售后服务非常重视。现在像中国的婚纱等产品,在全球都很受欢迎。
除了消费品的跨国运作,微小型跨国企业的另一种模板,类似于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Local Motors。这家公司依靠121个国家的1.2万名兼职设计师进行概念车设计,没有大规模生产设施、全球总部,只凭借多个微型工厂组成的网络来制造汽车。迄今为止,该公司已设计生产出50款越野车,并计划再生产1500辆。如今,类似的商业模式在中国也开始出现。
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特点
今年初,联邦快递就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全球消费者行为作了一项调研,结果对亚洲企业与消费者又有了全新认识。
研究显示,亚太地区的消费者在跨境网购上平均每年花费近350美元,而全球的平均水平为300美元。26%的中国境内受访者每年的花费更是超过1000美元。
调查也表明,中国零售商在线上销售领域有巨大潜力。目前,中国内地已是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仅次于美国,英国位列第三。同时,购买中国境内商品的网购订单主要来自中国香港(68%从中国内地购买)、巴西(63%从中国内地购买)和美国(52%从中国内地购买)。
这也意味着,跨境电子商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势在亚太地区尤其明显,亚洲已成为中小型电子商务零售商的沃土。陈嘉良说,预计亚太地区在2015年将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头羊,销售额占到全球总量的1/3以上,略高于北美市场。“这其中大部分的增长应归功于中小企业,它们对全球贸易的参与度及推动力远远超出了其规模及市场地位。”陈嘉良说。
当然,中国微小型跨国企业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中国的企业年轻人非常多,产品研发一般都来自于过去个人的消费体验,因此对消费者非常了解;其次,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据点多而密集,一般都选择在中国人聚集之地,且由于语言相近的原因,海外华人比例非常高;第三,创业产品多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同时与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业关系非常密切。
“现在,中国的微小型跨国企业的国际物流业务量,每年都有两位数增长,速度非常惊人。”陈嘉良估计,2015年全球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2万亿美元,而上一年的销售额为1.5万亿美元,中国跨境电子进出口年均贸易量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增长10倍,“跨境商务规模,怎么估算都不为过”。
必须注意的六大问题
机遇,也意味着危机,诱人的前景往往与现实并不完全吻合。
基于长期服务企业与数据分析,陈嘉良提出中国微小型企业要抓住这一全球性机遇,必须要注意的六大问题。
首先,专注度非常重要。为了增长速度而增长,忽视主业与核心竞争力的做法无疑是不恰当的。
其次,守法经营,确保资金安全。陈嘉良认为,由于中国的微小跨国型企业目前与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行业关系密切,这也意味着企业在获得巨额发展资金同时,必须背负更大成长压力与风险,甚至会打擦边球、赚快钱,稍不留心会比普通企业更容易发生资金问题,甚至因此失败。
再次,成功的本土化并不等于国际化。大量参与调查的商家表示,他们的国际业务是在无意中开展起来的,海外顾客通过网络搜索和在线广告找到他们。因此,微小型企业更应该研究其他商家如何成功营销商品,探究其他中小型企业的零售网站的成功之道,最终决定是服务于多个市场,还是专注于若干个关键市场。
第四,产品品质与信誉是关键。调查显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相比,亚太地区的网购者更不愿意从中小网络零售商的网站上直接购买商品,其中46%的受访者将此心态归因于很难验证卖家的诚信度,超过80%的受访者谈到了品牌质量/信誉保证的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信誉对微小型跨国企业至关重要。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微小型企业能否成功的最大机会。
第五,寻找当地合作伙伴,注重人才的价值。“由于中国微小型跨国企业多喜欢用各地华人、留学生,最终还是以中文的方式思考问题。”陈嘉良说,“如果要融入全球,寻找好的当地合作伙伴、合适的当地资源,会使许多本土化问题更容易化解,一个较好的过渡方法是给曾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更多机会。”
最后,给予行业更多建议,关注更多全球性问题。“新的企业形态往往意味着新的问题,也会给各国原有法律条文带来冲击,这时候,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责任,更多与管理者沟通,给予行业发展更多建议与贡献,最终也会有利于自己。”陈嘉良说。
而对微小型企业而言,若单枪匹马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技术和流程中周旋,很可能陷入一个冒险又耗时的漩涡,了解全球性问题,每一个市场的规矩与风俗文化都很重要。“熟悉各国千奇百怪的通关流程与要求,往往能事半功倍,反之甚至会击垮一家刚崭露头角的公司。比如有些国家仍然维持纺织品的国别配额,美国禁止进口健达(Kinder)巧克力蛋,法国禁止进口外观类似食品的橡皮擦,英国禁止进口动物毛及羊毛,欧盟范围内禁止商业进口与海豹、海象和海狮相关的产品等。”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