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家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容合肥经济圈

  • 发布时间:2015-09-07 15:29:23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十二五”时期安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分析》指出,与2010年相比,全省区域经济格局有所变动。从全省看,2014年与2010年相比,GDP比重变化最大的是合肥市,比重提高近1.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看点一:合芜经济总量已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

  “十二五”以来,全省区域经济格局出现一些新变化,转型发展启动早且产业结构较为优化的合肥、芜湖、蚌埠等市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上升,转型发展滞后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淮南、马鞍山等市的比重则明显下降。

  从全省范围来看,第一梯队比重显著上升,主要包括合肥、芜湖,这是安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经济总量已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达到35.5%。

  “十二五”前四年,两市GDP比重持续上升,分别由2010年的23.1%、10.5%提高至2014年的24.5%、11%,两者上升幅度合计达1.9个百分点,其中合肥上升幅度位居全省第一,比重提高近1.4个百分点。两市经济总量在全省中的位次始终保持在前两位。

  看点二:合肥经济圈增速为何低于皖江示范区

  在合肥、芜湖、宣城等市带动下,皖江示范区GDP比重逐步提升,2014年GDP占比达65%,比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居三大板块之首。

  而受淮南、六安两市GDP比重下降拖累,尤其是淮南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依然较高,GDP比重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纵然合肥经济地位大幅提升,合肥经济圈比重也仅保持了稳中略升的态势,由2010年的38.5%上升至2014年39%,幅度为0.5个百分点,明显小于皖江示范区。

  看点三:未来个别具备条件的县可设区或市

  “合肥比重稳步上升,主要得益于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良好的主导产业支撑。”专家指出,合肥的电子信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呈现集聚化发展,渐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而且,全省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因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合肥、芜湖等市的自主性较强,市场极具活力,体制机制相对也较为灵活,产业发展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结合安徽区域格局新变化,专家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容合肥经济圈,逐步将蚌埠、芜湖等市纳入其中;并注重培育原有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推动区域发展由相对孤立向联动迈进;同时,继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议将个别具备条件的县设区或市。本报记者 吴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