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全球股灾 谁是罪魁?

  • 发布时间:2015-09-02 13:31:24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张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刚刚过去的一周,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开盘急跌1089点,比5年前的“闪电崩盘”跌幅还大。当日几乎没有市场能够幸免于难。欧洲和亚洲股市跌幅更深,上证综指暴跌8.5%,跌至年初水平下方。

  截至记者发稿,全球主要股指均收录了阶段性最差表现。其中美股8月道指累计下跌6.6%,纳指累计下跌6.9%,双双创2012年5月份以来最大单月跌幅。欧股8月泛欧绩优股FTSEurofirst300指数大跌9%,为2011年8月来最大月度跌幅。

  全球股灾席卷不禁令投资者试图评估这轮股市暴跌究竟只是一次短期回调还是金融市场深层次问题暴露的信号。

  谁是罪魁祸首

  究竟是谁引发了本轮全球股市暴跌?国际舆论曾一边倒地指向人民币,后又掉转枪口指向美联储。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股市下跌、人民币贬值对全球股灾的发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中国不应承担此次股灾的全部责任。此次危机与美联储加息预期有关,此外,西方各大主要资本市场已经持续上涨了四五年左右,尤其是美国已上涨长达6年,市场估值已接近20倍的上限,股市暴跌的发生也在情理之中。”

  经过本报记者整理,将全球股灾归咎于美联储的基本观点是:为提振经济,美联储从2008年起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维持接近零的低利率,促使全球投资者寻找收益率更高的证券。他们在增长更快的新兴市场找到了这样的证券,从2010年到2013年,国际资本不断涌入新兴国家,推高了资产价格。但随着廉价美元时代即将结束,热钱即将撤离,导致利率急剧飙升,使新兴经济体受损。金融市场的重挫对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巨大,国际油价大跌引发新兴市场更大范围的恐慌,而美联储于今年9月或12月加息的预期强烈,令金融市场震荡。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程实表示,指责人民币贬值引起股灾的观点存在误导,首先在于对人民币的国际认识上。汇改10年,人民币长期处于被动升值状态,已经接近均衡水平,甚至还存在阶段性贬值的市场压力。而受“人民币被系统性低估”长期误导的影响,国际市场对现实的反应有些措手不及,进而出现了一些崩溃论和以邻为壑的政策行为;其次,误解还存在于对中国经济的国际认识上。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周期性压力之下,势必将经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然而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流预期都是基于短期的,所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和短期数据的走弱格外敏感。“因此,并不是中国开启了潘多拉魔盒,相反,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健和中国金融的有序改革会对全球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复苏提供支撑。”程实表示。

  损伤经济发展

  边晓瑜认为,股灾使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的预期上升,全球市场动荡不利于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同时股灾对新兴市场国家打击较大。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全球经历过7次大规模股灾,每一次都对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1929年美国股灾爆发,随即出现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1987年美国股灾泛滥,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这次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停滞;1989年日本股灾使证券业空前萧条,随后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整个国家财富缩水了近50%;1973年中国香港发生了股票普及化后的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1990年,中国台湾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中国大陆历史上发生过两次股灾,一次是1996年,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另一次是2001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