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续写手足情深的时代篇章

  • 发布时间:2015-08-29 07:32:3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武警宁夏总队不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为驻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上图 干旱时节,武警官兵为回族群众送去救命水。左图 武警官兵参加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周焕成摄

  80多年历史变迁,在宁夏这片老一辈共产党人与回汉各民族同胞演绎出民族团结动人故事的红色热土上,武警宁夏总队官兵始终自觉传承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作风,用真情大爱续写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爱国就是共同信仰

  走进六盘山下的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民族团结广场上高耸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分外夺目。碑记上“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宣示天地共鉴,碑记署名“单家集全体穆斯林”更是动人心魄。

  年近八旬的清真寺管委会主任拜福贵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自豪地说,“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陕义堂清真寺是党的民族政策的生动教材,我们要让它成为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教的大课堂。”武警固原市支队政委周继虎告诉记者,1992年,西吉曾发生教派械斗事件,一些不法分子乘乱造谣,歪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武警中队长杨佐义只身前往事发现场,调解矛盾,化解危局,成功救出4名被困阿訇(波斯语,意为老师或学者),武警总部授予他“虎胆卫士”荣誉称号。拜福贵老人对此记忆犹新,在老人看来:“这是当年的红军回来啦!”

  在武警固原支队官兵的帮助下,陕义堂建起了红色书屋,开展“红军长征”宣讲活动,拜福贵老人成了红色宣讲员。当地回族群众更是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自发集资建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让“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祖训代代相传。筹款那天,乡亲们都按下了红手印。

  “立这个碑,就是要记着红军的恩、共产党的情,时刻警惕不要被坏人蒙蔽了双眼。”拜福贵老人感慨地说。

  翻开宁夏地方志,一组数据引人注意:全区目前共有清真寺4644座,平均每600人一座。“通过警寺共建,让清真寺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大殿堂、大课堂,达到共建一座清真寺,团结一方信教群众,促进一方和谐稳定,让五星红旗在清真寺里升起来。”这是宁夏总队播撒爱国主义火种,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创举。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圣地,升国旗会破坏圣地的安宁。”针对部分群众的疑惑,武警官兵请来去伊斯兰教圣地朝觐过的德高望重的老阿訇讲经释惑,用一些国家的现状理清部分群众的模糊认识。“爱教就要爱国,没有国家富强安宁,穆斯林哪有安稳的礼拜场所,宗教如何发展传承。”教长马成章的一席话祛除了乡亲们心中的疑惑。

  2007年8月1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合乡永平清真寺冉冉升起。目前,300多座较大规模的清真寺内升起了五星红旗,成为宁夏一道亮丽风景。

  这些年,武警宁夏总队官兵深入挖掘回族同胞帮助红军的爱国主义故事,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八进入”活动,将反映民族团结的革命历史故事收入县、乡、村、场四级网络,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

  而今,道道渠清真寺阿訇马国锋既讲经文又讲民族团结故事。他说:“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各民族就好比星星和月亮,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支撑,就没有各族人民幸福的今天!”

  小康成为共同梦想

  宁夏“西海固”地区,曾是“苦瘠”的代名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不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十二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对生活在中南部贫困地区的约35万名群众实施生态移民搬迁。2009年,18万名群众搬迁到吴忠市红寺堡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区。6年过去了,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8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红寺堡区沙草墩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兴奋地说:“我们村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武警部队的支持下,建起了万亩有机蔬菜定点供应基地,成立集体公司,村民们都成了拿工资的农业工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王永明告诉记者,几年前,第一批移民来到沙草墩时,也曾因找不到致富门路,产生过搬回去的念头。政府投资兴建的新农村留不住人,武警吴忠支队官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让数十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富起来,这是事关生态移民事业成败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武警吴忠支队有上千亩综合后勤基地,不但有特种养殖,还有果树种植、育苗等先进技术。“建强一个支部,致富一个村庄。”支队党委决定帮助沙草墩村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王永明等人就成了后勤基地的“编外学员”,从滴灌技术到有机蔬菜种植,从鱼类防疫到禽畜配种,技术人员倾囊相授。

  取到真经的王永明率先在戈壁滩上建起蔬菜大棚,得益于当地特殊的沙土环境,第一批出产的戈壁蔬菜卖出了高价钱。接着,30多名党员和群众骨干联合建起了种植业合作社,带出了上百人的种植能手。现如今,昔日的“穷沙窝”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这些年来,武警宁夏总队积极参与了30个美丽小镇、100个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出了菊花台村、沙草墩村等远近闻名的移民示范村,打造了枸杞、有机蔬菜、滩羊等一大批特色产业。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金钥匙’。”武警宁夏总队政委尚力峰说,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先行者,就是要把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千方百计配合地方政府解决好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苦事难事,为他们构筑起美好幸福的“安康大厦”。

  西海固人民的历史,是一部找水史、一部治沙史,更是一部警民共建、民族团结奋进的历史。近年来,武警宁夏总队先后投入兵力30多万人次,参与自治区“扬黄灌溉”、“百里绿色通道”、“千里文明长廊”、军民共建滨河生态林、“保护母亲河——灵武青年林”等多个重点项目。在银川、吴忠、石嘴山和红寺堡建起4片“武警万亩林”,完成多县市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中南部50万亩封山育林,在贫瘠的荒漠戈壁上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长城。

  生态环境好起来了,百姓生活富起来了。越来越多出国朝觐归来的“哈吉”感慨地说:“生活在中国、生活在宁夏,是最幸福的穆斯林!”

  和谐融润百姓生活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今年的这一天,一场特殊禁毒法治宣讲活动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同心清真大寺举行,主持人是阿訇周彦祥。

  同心县曾是西北地区贩毒猖獗的走私通道。武警同心县中队指导员杨开飞说:“在民族地区,让阿訇来宣讲禁毒,传授法律知识,回族群众听得进去,效果最好。”

  “让各族群众树立对法律的信仰,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社会和谐稳定才有基础。”宁夏总队政治部主任李新善和吴忠市委常委、同心县委书记马洪海对这一点都深有感触。

  永宁县境内坐落着我国唯一向国内外展示回族历史文化民俗的中华回乡文化园。2009年7月,文化园二期工程扩建,需要征用一片坟地。按照回民传统习俗,祖宗的坟地不能随意搬迁。正在文化园左右为难的时候,中队官兵配合阿訇,按照回族礼仪,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国家政策法规,化解了矛盾。文化园领导感慨地说:“还是咱部队的官兵懂得多,运用法律知识,尊重当地习俗,让中华文化园建成为和谐之园、幸福之园。”

  这些年,宁夏总队顺应各族群众过上和谐稳定生活的期盼与呼声,在全区8个地、州、市的50所学校、30个街道社区、10个扶贫帮困点,与各族群众共同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平安学校。他们先后制作4万余幅法律宣讲展板,到各清真寺巡展,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千余场次,举办案例警示教育图片展上万次,使共建点成为维护稳定的支撑点、民族团结的连心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

  武警总队医院还在回族同胞聚居区实施了一系列亲民、便民、惠民健康医疗活动,开展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项目,先后为2900多名残疾儿童成功手术。2014年5月,该医院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从义务巡诊到捐资助学,从见义勇为到孝悌礼义,传递爱心、播种梦想,增进了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谊。近几年,武警官兵在固原、同心、盐池等地援建7所武警爱民学校,开设5个“春蕾女童班”,开展“1+l”、“手拉手”捐资助学活动等,用拳拳爱心,催生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近年来,总队协助公安先后处置突发事件2000多起,4人被武警部队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今年以来,完成各类抢险救援任务200余起;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赞誉为“是党和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是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打得赢的威武之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