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梦 环卫情"环卫工人子女国家大剧院演出侧记
- 发布时间:2015-08-27 08:50:10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刘小菲
2015年8月18日晚,国家大剧院。
开场舞音乐响起时,二十多个孩子在舞台上一起跑出,现场气氛瞬时被带动起来。
这些孩子中有14个是今天演出的真正主角,虽然很难看出他们和其他专业小演员们的区别,但台上台下的气氛显然与往日不大相同,有些观众中眼里甚至泛起了泪光——他们是北京市的环卫工人,台上演出的正是他们的孩子。
为孩子们造一个梦
“去年我们带着一些北京城环卫工人的孩子参观了北京电视台,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演出。当时孩子们眼里那种渴望的神情,让你很难忘记,我们回去之后就一起讨论,希望能为他们多做点什么。”在后台看望这些孩子们时, “华夏银行助力环卫子女成长基金”的一位负责人说。“所以有了今天,我们希望帮这些孩子圆一个梦想,不仅仅是坐在台下当观众,也能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表演。”
“当初和家长们聊到这个想法时,有的环卫工人说想都不敢想自己的孩子能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和北京电视台主持人、专业演员一起演出,特别感恩,特别自豪。而实际上应该感恩的人是我们。”该负责人很感慨。
“之前我们从市政部门看到了一组数据,110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有环卫员工48,000余人,他们在京上学子女有16,000多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500人,占总数的21%。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维护城市卫生环境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孩子往往得不到父母较为细致的关爱和辅导。他们的父母为城市付出,社会也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这也是我们发起活动的初衷。”
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与华夏银行共同建立了“华夏银行助力环卫子女成长基金”,用来帮助北京地区环卫职工子女成长。此次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就是基金帮助环卫子女圆梦的活动之一。
演出结束后,华夏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华夏银行计划至少持续3年每年向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捐赠善款100万元,用于对北京地区家庭条件困难的环卫一线职工子女进行助学帮扶、能力提升等系列公益活动。这份对环卫工人及其子女的爱心,将持续传递下去。
怕被人笑话的书法家
当来自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雅淇介绍肖童出场时,这个有点胖的9岁小姑娘腼腆地笑了。这个节目叫“妙笔生花”,是一个现场书法绘画的才艺展示类节目。肖童穿着汉服,不慌不忙地和主持人一起写下了“高山流水”四个大字。
“我准备了一个多月了,所以我一点也不紧张。”演出结束后,肖童说道。和一个多月前的选拔作品相比,今天的“高山流水”的确是更加遒劲有力。
妈妈刘兴华明显要激动一些,语气中透着属于家长的自豪感和满足,她觉得亏欠女儿太多,但今天又特别骄傲。她觉得演出还有一个意义,是让更多的人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会随便破坏环境——她和丈夫都是一线环卫工人,这一点对他们尤其重要。
肖童帮妈妈一起打扫过厕所,她深知爸妈挣钱不易。因此当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学课外班的时候,她报名了学校的书法班——因为不用交学费。
“我挺高兴的,因为今天有更多的人看到了我的字。我还想让更多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写的字。我每天都练书法,老师说我字写的很漂亮,我觉得我是班里字写的最好的。”肖童还有一个梦想是当主持人,不过现在看来,她似乎对书法更感兴趣。
“我回去不会和大家炫耀今天的演出,虽然我表现很好,可是我觉得我的字还不够好,我怕他们笑话我。”
想吃肉的古筝演奏家
谢诗雨已经学了三年古筝了,平时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些演出,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能有机会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当她接到“华夏银行助力环卫子女成长基金”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选上了的时候,她高兴地跳了起来,然后马上打电话给还在上班的爸爸报喜。
“我是真的跳了起来,一点也不夸张。”刚刚表演结束走下舞台的谢诗雨,脸上还有两团红晕。她今年14岁,是所有被选上的孩子里年龄最大的,但她却远不像那些弟弟妹妹那么淡定。
“平时都是爸爸陪我去练琴。我刚上台的时候,腿都在颤抖,我就想我平时练琴的样子,每次爸爸都会背着琴去琴行调琴,然后再背回家给我弹,我就慢慢平静下来了。”谢诗雨的妈妈是环卫工人,平时很忙很少陪她,她似乎和爸爸的感情更深些。在后台,爸爸对她表演的评价是“非常好”,她满意地笑了。
这次演出对于她来说,或许有更多的意义。“我第一眼看到古筝就喜欢上了,爸妈为我学琴也付出了很多,我想让他们看到我的成绩,我想让更多的人听到我的琴声。”
谢诗雨现在上初三,明年即将中考。她的目标是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去跟着大师们学古筝。关于未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当一名“有范儿的古筝演奏家”。
“妈妈说这次表演好了,就给我吃肉。因为平时我们家一周只吃两次肉。妈妈,今晚我们是不是有肉吃了呀?”谢诗雨笑着对妈妈说。
天天玩的小品演员
6岁的陆一帆可能是所有参加演出的小朋友里年纪最小的,她长得也不高,五官很饱满,凑在一起给人很活泼很讨喜的感觉。
“俺闺女没什么特长,就是喜欢唱歌跳舞,特别活泼。”陆一帆的妈妈对女儿的评价很准确,几次排练,她就和小朋友们都混熟了。
“我不爱唱歌跳舞,我爱玩,玩玩玩!”陆一帆否定了妈妈的评论。导演组为活泼的陆一帆安排的节目是魔术,然而在排练中,她悄悄地哼起了歌。
演出结束后,她跑到后台玩弄着什么。
“害怕吗?”
“我就是来玩的呀,怕啥呀,不让我玩我还不来了呢。”
“骄傲吗?”
“不骄傲。”
“演出前准备的怎么样?”
“没准备。哎呀!”一直回答问题打扰了她玩,她有点不开心,撅起了嘴巴。
做环卫工人的妈妈特别高兴,帮人搬家拉货的爸爸却不太开心:“她没上过台,更别说大剧院了,整天就想着演出呢,为了演出,都不好好学习了。”——爸爸没怎么读过书,他固执地认为只有多读书学习才是正道。
“那以后有演出还去吗?”
“能去我就去呀!不管是哪儿,我都想去。”
“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天天玩,天天玩!”陆一帆说完,眨了眨眼,想了一会,“我要是能当一个小品演员也挺好的。”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对这些环卫子女的家长来说,除了骄傲和自豪,愧疚也长伴于心。
“我每天早上6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我很想接她上下学,可是总没时间。我上班的时候她还没起床,我下班了她早就放学了。”皮梓含的妈妈有点黯然,“她爸爸是警察,更忙。她和爸爸就不怎么亲。”7岁的皮梓含表演的是“俏花旦”舞蹈,演出很成功,也让妈妈很欣慰。
10岁的苏欣蕊和妈妈杨海风一起生活,杨海风的工作是清理东城区垃圾粪便,早晨不到6点就离家上班了,晚上收车的时间却不固定。“我不想让女儿和别的小朋友有差别,我想尽可能地多陪陪她。”在苏欣蕊面前,妈妈是“高标准严要求”;当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杨海风的眼光一直落在女儿身上,谈论的话题内容也很少离开女儿。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是所有环卫家庭的珍宝。
“这次演出,一方面是圆孩子们的梦,我们也希望能借演出让环卫子女和家长有更多的互动,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的表现,让他们有一个亲子同乐的时光。”华夏银行负责人说。“环卫子女需要来自家庭的爱,我们希望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给这些环卫家庭减压,让家长和孩子们能共享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这也是我们希望能送给这些家庭的最好的礼物。”
“我们来合个影吧。”演出结束后,一位参与演出的环卫子女家长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我好像好久没和我闺女照相了。”有人轻轻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