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乐和之家”:探寻留守儿童关爱新路径

  • 发布时间:2015-08-25 11:29:5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目前有留守儿童人口总数约6100万,留守妇女人口总数约4700万,留守老人总数约4000万,这些留守人员大都生活在相对偏远的农村、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教育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缺乏,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关乎中国当下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仅有社会关爱并不够,应许可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这项工作--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个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根据各地不同的区域情况和社会条件探讨多元化的解决办法,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让他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由于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这些留在家乡的孩子从小便与父母分离,一年也难得见一面,甚至有的孩子几年才见到父母一面。在最需要关爱的童年期,失去双亲的照顾,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可能会引发以后的诸多社会问题,这也使得留守儿童群体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简称北京地球村)从2009年开始将目光投入到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组织实施“乐和之家”公益项目,立足农村社区,引进社工服务,探索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之道。通过前期的探索和实践,2013年,北京地球村与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联合发起实施“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并在重庆的巫溪县、酉阳县、黔江区等3个贫困区县的10个村进行试点。

  解开留守儿童之困

  截至今年7月,“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试点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试点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对位于重庆巫溪县、酉阳县、黔江区的3个乐和之家试点进行了探访。

  据北京地球村创办者发起者廖晓义介绍,“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是在中央统战部和重庆市委统战部共同支持下,由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与北京地球村联合发起,与重庆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合作实施的公益试点项目,以关爱、扶助农村留守儿童为内容和目的。

  留守儿童的孤僻、行为失范往往是他们缺乏安全感、渴求关注的表现,因此“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留守儿童项目提出建立全程陪伴留守儿童的社工服务体系。社工服务主要包括“五点”和“五面”。“五点”包括个案、小组、学校、社区、工地;“五面”则是覆盖了留守儿童的情感陪护、学业陪读、人格培养、能力培训、生活陪伴。

  “通过社工的关注、关爱、关心,来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进而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廖晓义说,“做慈善、做公益,捐钱捐物很容易,但是面向留守儿童的公益服务,除了资金和物资,更需要的是人,能够扎根农村的人。”

  记者了解到,“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在重庆巫溪、酉阳、黔江等区县两年多的试验,已经逐渐显现出了良好效果。各个项目点的社工们在课堂上下功夫,在课后、校外花时间,让留守孩子们增知识、长见识的同时,也在逐步揭开他们情感和心灵的困顿。

  与此同时,让孩子们逐渐发生变化的“人”并不只是项目招聘的社工,还有项目试点村里逐渐发展起来的“爱心妈妈”队伍和合作企业派驻的志愿者。

  “乐和之家”在试点村建立以后,社工们除了直接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外,还特别注重在乡村帮助村民建立互助会,营造乡邻守望相助的氛围,在村民中发展了许多爱心志愿者加入照护留守儿童的队伍。在此次探访中,许多“爱心妈妈”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家里的条件也很困难,她们仍无偿地承担了留守儿童的照料任务。

  一个并不特殊的案例

  “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选择了这样一条看似是“弯路”,实则在留守儿童的照护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成效的道路,这需要从一个最为普通的留守儿童冉荣荣(化名)讲起:

  在所有项目点关爱和扶助的留守儿童中,冉荣荣并不特别。她是重庆酉阳楠木桩村楠木桩小学的学生,有个读中职的哥哥,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兄妹俩另谋生活了,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哥哥在外寄宿读书,她与70多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背驼得很厉害,身体非常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祖孙俩的基本生活,也就是不让自己和孙女饿到、冷到和没地儿睡觉,其他方面诸如孩子的卫生、学习、情感安抚、行为习惯等,奶奶完全无力照料。

  当“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的社工出现在冉荣荣的学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熟悉,冉荣荣给社工写了几封信。在信中,她反复说:“想转学;同学不跟她玩;转学这件事不想让其他小伙伴知晓。”社工感觉这其中可能有什么问题,便走访了冉荣荣家,帮她洗头去虱子、整理个人卫生、与她聊天,并带着她参加一些娃娃团的活动。

  经过接触,社工发现冉荣荣的问题并不简单。一方面,因为从小没有妈妈,奶奶非常娇惯她,虽然家境贫寒,却总是尽所能地满足她的需要;另一方面,父母不在身边,奶奶身体不济,让她缺乏安全感,非常敏感,当社工照顾她时,她很容易依赖。

  冉荣荣这样的留守儿童非常常见,她的问题并不严重——娇惯、缺少成年人关爱造成心理敏感、学习不好、不合群、不能承受压力、个人卫生不好——均属于留守儿童的普遍问题。在6200万的留守儿童中,很多儿童的问题远比冉荣荣要严重得多。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由于监护和教育不力等因素,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厌学、逃学、辍学等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进入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而伴随着对学习的远离,很多孩子的行为发生偏差,出现行为失范甚至越轨。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而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0%。

  仅有关爱是不够的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复杂的,解决这个问题更是任重道远。

  最为直接的办法是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扶助关爱的公益服务。这是有效的解决之道,然而,这种解决之道却面临着两方面的约束:一方面,相对于6200万的留守儿童,社会所能提供的公益服务非常有限,甚至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社会所能提供的公益服务始终存在“撤离”问题,当其“撤离”时,很可能会对得到公益扶助的留守儿童带来二次伤害。

  基于此,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郭伟和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学习、心理健康、身体状况、人身安全和未来发展等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如何关爱和扶助这些儿童的问题,而应该是甚至首先是一个农村社区建设问题。也就是说,在作为外来力量去扶助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工作是通过农村社区建设,让留守儿童所生活的农村成为一个和谐关爱的社区家园,以补偿家庭生活缺失给他们带来的部分问题。

  换言之,一个有着公序良俗的农村社区并不能替代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然而它却能最大限度地照护留守儿童并弥补部分家庭生活缺失问题,而这样的农村是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它会一直陪伴在他们的身边,成为一种可行的长效机制。而这正是“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的努力目标。

  参与调研的以郭伟和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应由国家层面推动基层党委和政府予以进一步重视和支持,特别是财政方面的支持,让关爱农村留守人员成为政府新农村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应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尽快在各地推动建立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在乡村建立针对留守人群服务的社会工作站,提供专业化的本地社会工作服务。特别是在“爱心妈妈”的问题上,应探讨长效激励机制,使“爱心妈妈”模式能走得更远。

  廖晓义还向记者表示,乡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采取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社工服务的模式,还只是一个探索和试验。随着留守儿童社工服务的专业化、成熟度不断增加,可以进一步推广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社工服务。

  廖晓义同时呼吁,在国家和各级政府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条件下,应许可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这项工作,包括企业和个体的参与。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个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根据各地不同的区域情况和社会条件探讨多元化的解决办法。“这是一种新的爱心模式,我们也呼吁更多的社会参与,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让他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