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消费金融成投资风口 蚂蚁金服、昆仑万维布局趣分期
- 发布时间:2015-08-18 21: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要说上周业界最热闹的关键词就是“砸钱”!各种砸。京东投资了永辉超市43个亿。阿里投资了苏宁200多个亿。
其实还有一个并购大家都没注意,就是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领投了校园消费金融创业企业趣分期。这是阿里系在战略投资苏宁云商之后的又一笔重要投资。
按照官方说法,蚂蚁金服领投的这笔2亿美元的融资已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中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有人说加上京东此前对分期乐的投资,一个新的互联网投资风口已经形成——校园消费金融。
从0到6.24亿美金的风口
这个风口的风有多大?单纯从蚂蚁金服领投趣分期的消息看,估计不太小,但也无法确切估计。但幸好,趣分期的投资者里有一家上市公司——昆仑万维,他的年报可以告诉我们很多。
恰恰也是在上周五,昆仑万维集团创始人周亚辉在界面上刊登了一篇专栏文章,近乎完整地告诉了我们这个案子投资决策的所有细节。
按照昆仑万维8月11日的公告显示,在蚂蚁金服领投的这笔2亿美金的融资中,周亚辉自己出资约2529万美元,从而新获得了趣分期4.05%的股权。按此估价测算,趣分期的估值已达到6.24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从老周的界面专栏以及昆仑万维的上市公告里找到一些趣分期估值变化的线索。
在4月8日昆仑万维发布的对外投资公告里,昆仑万维以5000万美金获得了趣分期20%的股权,当时趣分期的估值约2.5亿美金。那一轮是由昆仑万维领投,总融资额度达6500万美金——从4月8日到8月11日,四个月趣分期估值上涨了2.5倍,达到6.24亿美元。
更早则是在2014年底,11月份之后昆仑万维对趣分期的一次融资。昆仑万维尚未完成创业板挂牌,我们无法再从公告里获知讯息,不过老周却在界面的专栏里披露了当时决策的过程:
当时源码资本创始人曹毅找老周投资趣分期时称其“估值在1.x亿美金左右”。当时昆仑万维向趣分期间接提供了1200万美元的借款,这笔借款也在2015年4月3日公告转为投资款。
再往前推,则是2014年4月趣分期刚刚成立之初了。我们可以简单底说,趣分期的估值从0到1亿美金的门槛,花了不到八个月。而从1亿多美金到6.24亿美金,则也只花了九个多月而已。
甚至同样是老周专栏里的信源,趣分期的最大竞争对手,市场排名第二的分期乐的估值,也早在2014年底达到乐2.5亿美金的额度。
这个速度,就足以称为风口。校园消费金融这一行业就是最新的投资风口。
更早的战略投资者
老实说,即便到现在为止,趣分期与分期乐的知名度都不算太高,他们所代表的校园消费金融行业这一投资风口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到,也多亏了阿里与京东这样的巨头。
为什么校园消费金融会成为投资风口,大多数人也更多从两家代表性企业(趣分期、分期乐)与阿里、京东的业务互补性进行分析:两家培育的巨大大学生客群及地推团队将成为支付宝、京东商城未来客户的培养基地,将源源不断地为这些巨头们培养成长性良好的优质客户。以及极为重要的客户信息数据。
话说的不无道理,但看重大学生客群的可绝不仅仅阿里与京东,也不仅仅只有电商。看看趣分期的投资人名单就可以知道,其他投资人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更有像阿里与京东一样谋划结合战略发展的。
比如说昆仑万维,这个比阿里更早关注到趣分期,也以更低价格成为趣分期重要股东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杨姐看老周的专栏文章,里面虽然并没有太多提及趣分期与昆仑可能的业务结合点,似乎投资趣分期更多只是出于投资价值上的分析以及对管理团队、市场大趋势的认可,但事情绝不只这么简单。
老周没去分析自己的投资战略,不等于昆仑万维就没有投资战略。自从2014年底上市之后,昆仑万维这家互联网游戏公司就开始酝酿转型,开始公司“第二次创业”,未来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而互联网金融,则与海外、游戏一起,被视为昆仑万维发展布局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一直试图进一步加深三块业务之间的关联。趣分期的投资正是昆仑万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投资之一,至于未来能否与昆仑万维其他业务产生互动关联,只要想象一下趣分期所专注的校园消费金融和昆仑万维的游戏平台的主要客群,就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来看看新的这一轮投资后,趣分期形成的有趣的股权结构。
趣分期创始人罗敏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表示,蚂蚁金服入股后,管理团队依然是最大股东。
与此同时,昆仑万维的公告显示,蚂蚁金服入股后,昆仑万维直接持有趣分期19.45%的股份,间接持有趣分期4.4%的股份,总共大约是23.85%。
而蚂蚁金服领投了2亿美金,这个总额对比昆仑万维的公告,可以得以大约能占到32%的股份,里面有老周等等的多方投资,但蚂蚁金服毫无疑问占了绝对大头,其目前在趣分期的股权比例有很大的可能超过20%。
所以,从股权比例上来看,趣分期已经形成了管理团队、蚂蚁金服(阿里)、昆仑万维三大阵营差不多是三分魏蜀吴的态势。那么这三家会有更多的合作吗?至少从业务构成角度来讲,想象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