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天然气“气荒”陡然变“荒气”需求乏力

  • 发布时间:2015-08-10 08:04: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中国天然气“气荒”陡然变“荒气” 需求乏力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气荒”近期正在向“荒气”转变,需求放缓致使天然气供应出现过剩的倾向,但与此同时基层使用天然气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气改煤的逆流。专家认为,能源结构调整已经迎来“窗口期”,探索天然气用途多元化,尤其是用来发电具备现实可能。长远看,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天然气改革任务仍旧艰巨,提高国内天然气价格竞争力势在必行。

  “荒气”不期而至 需求增长乏力

  相对往年冬季频繁出现的“气荒”,意味着天然气相对过剩的“荒气”并不常见。专家认为,此次“荒气”的出现快于预期,或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直接关系。

  今年一季度,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为502亿立方米,同比仅增长4.8%,而国内天然气产量为3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天然气进口量16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6.5%。国内产量及进口量的增速已经超越消费量的增长速度。

  作为国内天然气市场主要供应商,中石油和中石化今年一季报显示,两家公司天然气产量均同比上涨,但增幅放缓。其中,中石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7.7%,中石化同比增长2.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曾表示,天然气供过于求的形势已经到来,业内认为可能会持续到2020年,而且过剩的量在300亿到400亿方左右。

  “前年天然气还存在短缺,可是没料到‘荒气’来得这么快。”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随着近几年全国雾霾治理压力不断加大,天然气的供给本有可能待续短缺,业内甚至预计在2017年以后俄罗斯天然气扩大对华供应量时“荒气”才会出现。即使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降,专家普遍认为“荒气”还是来得早了些。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荒气”的出现与国内天然气供给端价格长期以来居高不下有很大关联。“油企不多从需求、市场角度考虑,让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而多数用气行业对气价敏感,部分企业用户难以承受高价格,就选择少用或者不用,甚至出现了气改煤的非正常现象。”

  记者注意到,受低油价等因素影响,天然气的低价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安迅思天然气行业分析师陈芸颖称,不少工业企业同时安装有两套设备,在目前LNG(液化天然气)价格比管道天然气价格更低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纷纷改用液化天然气甚至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等相对污染环境的燃料。

  不过,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也认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历史短、动力结构独特、发展轨迹特殊,短期内建设大量储气设施困难,“气荒”和“荒气”在国内可能会反复上演。今年11月进入采暖季后,一旦遇大范围极端天气,“气荒”也有可能再次上演。

  能源结构调整迎“窗口期”天然气用途有望拓宽

  尽管天然气现有市场需求提升空间不大,但专家认为,这也为天然气的市场化改革赢得了空间。

  刘毅军说,面对当前“荒气”的严峻预期,天然气生产商已在短期内减产保障自己的利益,甚至减少产业链上游和中游投资,这将影响中长期供气保障能力。

  从2020年的天然气需求看,估计年消费量在3500亿立方米左右。为改善大气环境、治理雾霾天气,保障民生用气、同时支持推进“煤改气”工程用气的任务繁重,季节性用气高峰将在多地区集中形成。

  “行业主要企业应当体现社会责任,而不是把天然气高价完全让市场承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韩晓平表示,这时最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也是调整能源结构的大好时机。

  林伯强也认为,从进口环节看,天然气不同于石油,可以进口的源头本就有限,而且大都呈现为点对点供应。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在30%左右,以中亚地区最多,借“荒气”时机加快能源改革很有必要。

  徐博等专家分析认为,从现有情况看,并不能寄希望于家庭用气盘活天然气市场,而交通用气改造速度简便,又能减轻机动车污染问题,从现实角度看较为可行。根据我国相关规划,液化天然气船舶规划将达到1万艘,但目前数量仍然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此外,推动天然气发电在“荒气”条件下已经具备了深度探讨的可能性。天然气发电作为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利用方式,对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环保形势十分有利。天然气发电具有启动快等优势,适合建设调峰电站,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天然气发电也是国际上一种主流的发电方式,我国天然气发电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以往,气源和气价是限制天然气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当前气源的问题有所缓解,不过由于同火电相比没有成本优势,这一本应得到鼓励的清洁发电方式却面临着建设普遍缺乏积极性的尴尬。

  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价格国际竞争力

  韩晓平、林伯强等专家建议,加快推进天然气的市场化改革箭在弦上,当前应采取以下措施,多源发力推进改革:

  一是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价格调整只作为配套举措,重点是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对于天然气的改革,专家认为还不能优先改革价格,以免造成市场萎缩。应先行探索在行业内引入竞争格局,逐步打消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

  当前要着力推动网运分离,加强对输配气成本的监管,将其控制在合理的区间。逐渐允许下游用户自由选择供应商。放开门站价格管制,实现能够真正反映市场供需的价格机制。只有通过这样的改革,上游企业下调供应价格才有可能传导到基层,让下游用户受益。

  二是开拓分布式发电潜力,通过优惠政策体现清洁发电的优势。国外经验表明,天然气市场发展进入稳定期以后,发电将成为促进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天然气发电是国外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也是国际主流的发电方式。目前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大约为40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3%到4%,有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占比则超过50%。正是这种差距体现出天然气发电广阔的市场空间。

  专家认为,应针对天然气发电的环保价值,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补贴政策,使得其与常规能源发电竞争,从而充分发挥出节能环保作用,同时也拓宽天然气的应用领域。

  三是国内供气企业应采取切实措施,降低生产和供应成本,提高天然气价格竞争力。企业应鼓励技术和管理创新,用科技进步带动产量增长和成本下降。同时,提高内部市场化运作机制,控制高成本的非常规气和煤制气产量。加强天然气贸易的灵活性,提高对外议价能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