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触网显锋芒 农村电商将迎“黄金时代”

  • 发布时间:2015-08-10 04:32:31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期关注

  “把脉”农村电商 促进特色农产品进城(下)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59.4%。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向上,实体经营日益受到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相比很多先知先觉,率先拥抱互联网的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的农业在“触网”之路上却并不平坦,无论互联网的普及率、农村物流的发展程度还是农产品的电商化程度方面与城市相比,均有着不小的差距。

  然而,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互联网+”的风口之上,“农村电商”与“快递下乡”等相关政策的推出与不断丰富,农村电商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更多的特色农产品企业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一步步地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着更具时代性的电商领域突围。上周,本报对于蒲江县“两平台一园区+电商村”的新模式报道一经刊发即获得多方关注,本期《成都经济观察》,我们将继续紧跟本土农企与特色农产品的互联网步伐,探寻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得与失,并邀请业界与学界相关人士,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把脉”献策,让成都的特色农业能够在这条崭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企业故事

  高福记:

  饭扫光“扫”遍全国

  电商多通路显露锋芒

  走进四川高福记食品公司(以下简称高福记)电子商务部位于天府生命科技园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陈列架上一排排的饭扫光。这家成都老字号的农产品企业正在研究,如何通过互联网,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卖得更多,走得更远。

  在成都大小超市的货架上,这个商标上带着一个可爱小男孩的“新生代下饭菜”已经为不少市民所熟悉,但在高福记市场部经理徐志中看来,让“小男孩”更高效地走向全国甚至国际,让人们在家中足不出户就能够拿到饭扫光,成功地延伸企业的电商通路,则是更为紧迫的事情,“高福记公司此前一直实施的是传统经营方式,没有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浪潮,但现在,是我们奋起直追的时候了。”

  徐志中告诉记者,高福记从2010年开始就在关注电商,也在一些知名的网购平台开设了网店,不过,在过去几年中,线上网店的功能则更多侧重于产品的宣传,而并不是主要经营平台,“因为点对点的配送成本过高,同时国内外的大中小超市都能够买得到,所以很多情况下,顾客都不会选择在网上购买,公司在这个层面上也未太过重视。”

  然而,面对着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高福记传统的线下经营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公司对于互联网的定位也有了相当明显的变化。高福记电子商务部负责人王世振说,尽管电商在销售经营过程中比线下实体店更为复杂,但在互联网经济的大潮之下,传统企业向此转身已经成为不可遏制的经济趋势,公司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电商平台这块崭新的阵地。

  2013年,高福记的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公司真正的电商之路也由此开启。从一开始每天几单的销售量起步,到目前为止,高福记的电商销售量已经呈现出几倍甚至是十倍的增长。记者了解到,目前高福记在京东、淘宝、一号店等多个电商平台均设立了线上销售,而在移动互联大行其道的当下,公司微信销售的平台也已显露雏形,“从目前来看,公司的线上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不到10%,但未来我们有信心,让电子商务在整个销售环节占到更大的比重。”徐志中说。

  借由电商渠道的延伸,高福记的主打产品饭扫光已广销南北,除了四川本土,珠三角、长三角等网购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样买单云集,构成了销售额的半壁江山。不过,由于包装以及物流成本的限制,高福记的电商网络也仅限于国内,并未能够像线下销售一样,遍布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而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也对电商的发货时效构成了一定限制,但对此,徐志中则是颇有信心,“电子商务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有农产品本身特点也有整个大环境的因素,但相信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快递体系的完善,未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之路一定会越来越宽阔。”

  丹丹豆瓣:

  耐心布局电商

  用十年的时间去坚持

  同高福记一样,作为成都制作销售郫县豆瓣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丹丹调味品公司(以下简称丹丹)也正在电商之路上缓慢前行,“目前公司在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不到10%,要达到线上销售超过50%的经营预期,可能需要10年之久,但电商发展是大势所趋,所以就算前期利润不多,也一定会在这一块进行投入。”丹丹电商与进入口贸易相关业务的负责人袁晓莉对记者如是说道。

  丹丹淘宝店于2013年12月份上线,天猫店于2014年5月开始经营。由于近年来川菜的大热,川菜调味品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客源,记者了解到,目前丹丹的旗舰店每日营业额都能达到1000单以上,今年比之去年的营业额,也是呈几倍的速度在增长。当然,在袁晓莉的眼中,要完成向着互联网的转型,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目前公司电商销售主要集中于天猫与淘宝,而与京东等平台的合作也在准备。”袁晓莉告诉记者,除了借助互联网达成直接销售外,公司还特意搭建了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有关川菜的菜谱与视频,“不仅能够传扬川菜文化,也刺激了消费者对于豆瓣酱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带动销量。”

  记者了解到,作为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本土公司,丹丹豆瓣的2014年总销售额为3.7亿元,而2015年的总销售预期则为4.5亿,不过这其中,传统的线下销售则贡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在线上完成的销售额则不到10%,“实际上,对于我们这种传统农产品企业来说,线下销售已经有了一套相当完整成熟的体系,现在要向着电商领域转型,确实是不小的挑战。”袁晓莉告诉记者,目前来说,物流成本依然是网络销售的最大限制,“现在配送成本的比重要达到总成本的30%到40%,而产品的包装成本也是一大负担。实体销售与线上销售利润相差无几,如果配送费用能够有所下降,那么线上销售的利润将会大大提升。”

  “如果说线下销售是跟有限几个对手的竞争,那么在线上,就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袁晓莉表示,在企业向着电商转型的过程中并非一片坦途,其中也遇到了很多想到的与想不到的困难,“但在大方向上,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现在不跟上趋势,企业就肯定会落后。”在采访的最后,袁晓莉又一次强调了坚持的力量,“我们知道,农产品行业在电商领域并无明显的优势,但我们有信心,小步快走,用更长时间的坚持,去达成目标。”

  本报记者 马玉宝 摄影 马丁

  业界声音

  农产品电商要抛弃传统B2C思维

  如今,电子商务已不仅仅作为一项工程写在日程表上,更已成为看得见的现实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快递下乡为农村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丰富农村居民消费方式的同时,还极大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也搭上“互联网+”快车,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蒲江猕猴桃、郫县豆瓣、“饭扫光”等农副产品纷纷“触网”,成都的农副特产正从田间地里、车间仓库快速畅通地流向全国各地。然而从记者对于企业的采访来看,传统农副产品在“触网上线”发展快速的同时,难题困惑也随之而来。

  农副产品原本售价就相对较低,一瓶豆瓣网络价格为8—9元,企业就要花费1.5—2元在包装运输上,计算下来基本没有盈利空间,类似豆瓣的农副产品基本都面临此问题。此外,快递进驻到乡镇,也面临着农村业务量相对少且配送目的地“散而远”,收件方面季节性比较强,快递企业成本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业界与学界相关人士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些焦点问题给出了解读与具体建议。

  四川省快递协会秘书长贺泽俊:

  电商与快递的发展应相辅相成

  据四川省快递协会秘书长贺泽俊介绍,长期以来,我国民营快递公司从开始布点就首先立足大中城市,而小城市、乡镇这一块在快递发展初期由于业务量过小,建点成本太高,投递难以落实等实际问题暂时搁置。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网购前置条件成熟具备,包括我国边远地区社会需求逐步旺盛的实际情况,让“快递下乡”工程的实施成为现实。

  刚刚提出快递下乡工程时,各快递公司都积极响应,达到了一致共识,但在发展过程中,贺泽俊指出,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他分析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建点与当地经济发展、道路建设、群众的具体需求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由于快件落地后,需要快递员派件,距离远近、交通状况、物品大小轻重等,以及每派一件的具体报酬等,都对“下乡”有直接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商标出的快递费不高,结算到快递员的有的很低,新运行的快递网点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贺泽俊说。

  目前大成都地区已经实现乡镇快递的全覆盖,贺泽俊表示,全覆盖是快递人的共同愿望,对于包括成都在内的农村电商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他同时指出,“电商发展和快递发展,应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电商和网购需求,必须把电商的发展和快递的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失之偏颇,而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目前成都农村电商主要依靠本地水果、茶叶以及一些调味料、腌制品这类需要保鲜的物品,这就涉及到包装问题。”贺泽俊称,目前各快递公司都在积极发展“冷链”,这是解决容易损坏、有保质期的物品寄送的最好办法。运输传递手段越来越丰富,当然,成本也肯定要高些。贺泽俊表示,“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各大公司的物品包装已经越来越规范,公司对快递下乡工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乡镇要寄运出去的水果之类的产品包装,快递公司目前情况下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当然也应该更加规范。不过要真正有效解决因包装问题产生的费用以及包装不合格造成物品损耗,还急需有关部门共商解决办法。”

  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专家郑建国:

  农产品电商需要新思维

  郑建国是物流与供应链研究领域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建国表示,近一段时间,“快递下乡”“快递西进”工程相继启动,快递下乡发展起来后,不仅让更多农民工享受网购服务,同时更多的农产品以更便宜的价格、更方便快捷的方式抵达城市消费者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快递进城,打开淘宝网,小米、枸杞、咸菜,甚至是新鲜土鸡等数以万计的各地土特产出现在网络‘柜台’上,正是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快递进城的广阔前景吸引着快递企业纷纷进驻乡镇。”郑建国称,“受现代都市人爱吃有机、原生态食品的心理驱使,这些土特产保持着良好的销售增长势头。”

  郑建国认为,农副产品电商首先是一种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无论是销售农副产品还是其他品类产品如服装、化妆品等都必须首先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要抛弃传统的B2C思维,“很多电商认为有一个线上B2C平台,通过导流量,客户就会到线上购物了,其实错了,农产品电商千万别以传统的B2C思维去搞。”

  “电子商务时代,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健康生活,因此农副产品电商需要让消费者能从商品背后的故事、生产基地、采摘体验、物流体验等维度全程全面了解产品。”针对农副产品发展电商中存在单价低、运输成本高的问题,郑建国建议农副产品电商首先需要培育忠实的客户并实现对目标客户的精准营销,以壮大客户群以及单笔订单成交额,“农副产品电商的目标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领为主,他们有追求健康生活与互联网购物的需求,”郑建国认为,对于这一类人群,企业必须要重视。“食品销售最容易带来的就是口碑传播,如果出现不满意的,将伤害一大群客户,未来的农副产品电商一定要培养忠实的粉丝群。”此外,郑建国还认为,未来可从整合一体化的采购基地、社会化成熟的冷链物流、退货比例控制等方面来促进农副产品电商发展。

  本报记者 马玉宝

  本地动态

  我市农村电商工作全面启动

  新都区蒲江县被评为

  成都首批农村电商示范县

  随着农村电商越来越受到重视,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记者近日从市商务委获悉,随着《2015年度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市)申报工作实施方案》以及《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试点村申报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日前,新都区、蒲江县正式被评选为成都首批农村电商示范县,金堂县广兴镇宝塔村、蒲江县复兴乡妙峰村等10个村则评选为2015年度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试点村,农村电商示范试点工作由此在全市全面推开。

  发展农村电商

  力促农村市场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探索我市农村市场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电商在农村的应用,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我们先后制订出台了《2015年度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市)申报工作实施方案》以及《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试点村申报工作实施方案》,”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方案》,今年会在全市范围内评选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电子商务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县(区、市)作为2015年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市)以及10个农产品或特色商品资源丰富,农户具备一定电商发展意识的电商试点村。“目的是通过在示范县(区、市)探索建立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机制体制,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全市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

  首批农村电商示范县

  各有特色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方案》规定,首批农村电商示范县应是位于成都市二、三圈层的县(区、市)人民政府,且区域经济规模总量较大或增速较快,农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健全,农产品资源相对丰富,并且致力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具体来说,示范县的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农村电商发展,组织架构完备,社会经济发展良好,2014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4000元以上或增速达11%以上,交通、通信、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完备,万村千乡市场工作推进良好,农村流通网络健全,行政区域范围内拥有100个以上的农村商业网点。同时,具备一定电商发展基础,行政村实现网络覆盖率100%,拥有年度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自建电商平台1个以上或者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年度交易额1亿元以上。

  “从最终确定的名单看,评选出的示范县(区、市)和试点村,不仅符合这些基本要求,而且在农村电商领域依托自身资源,大胆探索尝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他进一步解读说,比如新都区以上市企业——新都化工打造的“哈哈农庄”农业电商平台为抓手,以原有农村生产资料销售渠道为基础,通过县(区)、乡、村三级网点建设,形成了区域农产品和农村市场的电商网络。蒲江县充分发挥本地猕猴桃、茶叶、杂柑等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打造“两平台一园区+电商村”,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各个试点村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各大平台积极开展电商试点,促进农民增收。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

  成都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据悉,按照《方案》,我市将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对示范县(区、市)给以相应支持,并对其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建设,支持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农产品促销活动、电子商务培训等给予扶持。由此推动示范县(区、市)电子商务网购网销得到快速发展,信息化网点改造个数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0%,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额增加20%以上,电子商务成本逐步降低,农村电商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农村现代化流通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我市还将通过示范县(区、市)的带头作用,力争在政策、机制等领域有所突破,并且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农村电商发展模式。为此,接下来,我市将从示范县和试点村入手,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引导和支持京东、淘宝等品牌企业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流通渠道和终端网点建设,鼓励本土电商企业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和应用、加快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为重点,通过示范引领和大胆探索,力争在政策、机制体制、经营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改善乡村消费环境,全面提升我市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本报记者 尹婷婷 摄影 刘阳

  记者手记

  城市电商的现在

  将成为农村电商的未来

  技术的革新,始终在推动着市场与经营状态的变化,在城市人充分享受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红利之后,农村电商,也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被更加地重视。毕竟,一直以来,国内消费的主力都集中于城市,已日趋饱和,而占据了更大比重的农村人口,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

  长远来看,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下,农村电商必然是潜力很大的市场,也是下一个高速的增长点,但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路径并不畅通,农村在物流网络、消费习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却也是真实存在的现状,其推进的速度较之城市电商也有不少差距。

  不过,万事开头难,可以说,现在的农村电商,像极了十几年前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刚推出时候的情形——上网人群少、对电子商务不熟悉、物流快递方面亦有很多不足。但看一看十几年之后,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而现在,无论是管理层、农产品企业还是整个市场生态,也都在为农村电商提供更加丰沃的土壤。智能机的普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快递下乡”对农村快递的促进,也都在不同层面推动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在此方面,尽管已经有企业做好了“十年奋斗”的准备,但过去十几年的经验,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电商的推进,相比电商的初创期,将成长得更加迅速,效率更高,只要整个社会形成合力,农产品的“买进来”与“卖出去”终将成为常态,而城市电商蓬勃发展的现在,也必将成为农村电商的未来。本报记者 马玉宝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