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图书众筹还是图书“众愁”

  • 发布时间:2015-08-06 15:06: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图书众筹,去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今年俨然成了“热词”。在某众筹网站,正在众筹的出版项目有近300个。这股热潮,是改变传统出版行业的新力量,还是变相营销推广图书的一种手段?

  图书众筹有成功的范例,如《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个月内筹资160万元,《社交红利》在两周内筹资10万元,林志颖的《我对时间有耐心》上线当天即筹得10万元等。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图书众筹时代的到来呢?

  仅仅从字面理解,“众”是“筹”的前提,离开了“众”的支持,所谓的“筹”就成了单方面的异想天开。上述图书众筹成功例子,无不是粉丝和人脉圈支持的结果,正如新闻所指出的那样:有引“众”的能量,作者本身具有名人效应先赢一步——已经具有相当粉丝人群的名人书籍更容易众筹成功。事实上,这样的道理并不复杂,那么,何以出现了一拥而上的“图书众筹”现象呢?

  “图书众筹”成热词,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反,很可能是一种泡沫,弄不好的话,不仅无法迎来“图书众筹”的美好时代,而是进入“图书众愁”的尴尬时段。其一,图书众筹的回报超出了本身负载,用夸张的方式、不当的手段吸引支持,不啻是一种釜底抽薪,看似美妙,实则埋下了祸端,不符合图书众筹的发展轨迹;其二,相比于国外给出的“签名本”“明信片”回报,国内的回报五花八门,当名家也加入到众筹行列时,这仿佛成了吸金游戏;其三,更需要众筹的严肃类、思想性图书被抛弃,只能表明所谓的图书众筹仅仅成了一种吸引眼球或者找买单者的花样。

  进一步说,当图书众筹成为营销的手段和口号,带给图书自身的价值非常有限,除了满足公众好奇心之外,难以承载起图书众筹发展的需要。隐藏其后的投机和功利逻辑明显可见,不关注图书内容,只关注众筹行为的“图书众筹”终将异化为“众愁”,是舍本逐末,更是自我断送图书众筹的前景。

  图书在众筹,书店也在众筹,从根本上说,这是好消息,但如果运用不当的话,恐怕就是“众筹”笑话的产生,而不是图书界和读者春天的美妙音符。众筹的本意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是在对公众展示创意以争取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由于门槛低,参与性广,受到了市场欢迎,但要认识到,任何众筹项目,能否获得投资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让公众喜欢,以达到为创作之人提供无限可能的目的。而反观我们眼中的图书众筹,有背离本意之嫌疑,甚至不乏哗众取宠的成分。

  图书一直都是以文化产品的面目出现,只有进入文化消费时代,图书才有了消费品的性质。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和思想的载体,而当下的图书拥有了商品和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在一味功利和投机的“图书众筹”面前,恐怕不可能奢望图书承载起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属性,也不可能让图书众筹成为新的图书出版方向吧?就笔者的判断,畅销书本身就应远离众筹,我们更应支持那些思想性、严肃性的图书,用行动来拒绝华而不实的众筹扭曲现象,让图书众筹重视图书内容而不是为了贩卖概念、戏弄公众。

  希望图书众筹重新回归到依靠大众而不是调戏大众、注重创意而不是制造笑料的正确轨道上来,否则,我们看到的就是“众愁”而非“众筹”。(朱四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