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连续高温少雨致绵阳、德阳部分地区出现旱情 迎战伏旱“三字诀”

  • 发布时间:2015-08-04 06:29:37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水放到灌区末端了吗?”7月30日中午,武都引水工程管理局局长勾承建不断地在电话中了解灌区各地情况。此前,三台等地上报,连续高温少雨已致部分地区出现旱情。能不能确保灌区尾端也能用上水,成为他最关心的问题。

  与此同时,连续高温少雨也已经造成绵阳、德阳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伏旱。从7月20日开始,北川启动抗旱三级响应,安县启动抗旱二级响应,三台、中江也纷纷告急。面对伏旱,骨干水利工程效益凸显、工程性缺水地区加快寻找应急水源、丘陵灌区推广节水耕作技术……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各显神通。

  输:骨干水利工程输水,解决上百万亩水稻近期用水

  “这次浇透了水,到收割都莫得问题了。”7月30日上午,看着武都引水工程的水哗啦啦地流到自家田头,三台县金鼓乡小桥村村民景光辉给儿子打了通电话,让准备回乡帮家里改种洋芋的儿子把车票退了。

  景光辉说,今年他家种了2亩水稻,但进入7月,没下过一场透雨,田里裂了不少口子。缺水让进入抽穗期的水稻停止生长,眼看收成就要保不住,幸亏武都水库的水及时流到了田边河沟。

  三台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7月以来连续高温少雨,涪江以东众多丘陵乡镇部分塘库堰干涸,10多万亩稻田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数据显示,三台县各大灌区现有蓄水2.8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2030万立方米,各类小型土石农水设施平均蓄水量在30%至35%左右,个别乡镇只有15%。“各县市区依据具体情况,已自行启动抗旱应急响应。”7月31日,在各地陆续将旱情上报之后,绵阳市水务局局长向地平给绵阳市下属的9个县(市、区)水务局局长发去通知,要求各类供水工程集中向旱区输水,县乡即刻组建用水服务队,摸清村社具体旱情,做好引蓄水计划安排。

  向地平介绍,从7月20日算起,武都引水工程管理局陆续向涪江东岸紧急输水1.2亿立方米,足能解决上百万亩水稻近期用水问题。

  不只是武都引水工程发威。从7月24日起,德阳人民渠二处开足马力,以35立方米/秒的流量向下游地区调水,同时灌区各地打开所有的蓄水工程向外放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是满负荷运行。”人民渠二处处长万忠海说,目前二处3亿立方米蓄水近乎放完,“修这些工程,就是为了预备遇到现在这种情况时用的。”

  找:寻找应急水源,工程性缺水地区“灾年不减产”

  “把水管通到田里头,老百姓就开始改种洋芋了。”7月31日下午,站在该县安昌镇裕清村,北川水务局局长邓跃明督促县水务局技术人员,“要尽快寻找更多的应急水源。”

  作为全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县之一,北川仅有的三座小型水库早已放至死水位。过去遇到这种情况,农户只能眼看着大春庄稼绝收。

  “要想战胜伏旱,只能靠自己。”北川县副县长沈丽介绍,7月20日,北川派出13个抗旱工作组赶往各乡镇帮助抗旱,“主要是寻找应急水源”。

  7月28日,技术人员在裕清村南侧的大山上找到一处泉眼,初步测算,泉水能够保证村里水稻需水并满足部分坡地改种需求。村民们拉起400多米水管,把泉水引到稻田里。

  截至7月31日,北川已经寻找应急水源10处,可以解决三万多人生活用水,并可灌溉3万多亩土地。

  与此同时,为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村民们已着手改种农作物,将坡地上绝收的玉米改为土豆。裕清村村民刘云军说,“趁着现在节气不晚,改种洋芋等耐旱作物还来得及。如果管理得当,赚的钱比玉米少不到啥子。”

  四川省抗旱办主任杨海说,过去几年,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农业生产的巨大用水量与工程性缺水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尤其是北川这样的工程性缺水严重的地区,探索“以旱制旱、以早制旱、以调制旱、以科技制旱”,是我省农业尤其是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绕不开的路子。

  节:推广薄膜和节水耕作技术,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率

  “一亩地可以产1000斤左右,别人家一般都是700斤不到。”即便遭遇了伏旱,中江县通山乡华安村村民肖华明还是很庆幸,镇水务站推广的薄膜和节水耕作技术,让他的5亩玉米躲过一劫。

  近年来,当地力推节水种植,鼓励农户在种植大春玉米、花生时配备薄膜,尽量采取喷灌。

  在春玉米种下的时候,肖华明就比别人多了几道程序:在田里打垄,采用机种直播,然后再铺上薄膜。

  实践证明,打垄种下的玉米更为耐旱,加上薄膜的保水作用,他家的田里浇上一次透水能够维持一周左右,而别人家的田里则是“三天不浇水叶子就枯了”。

  肖华明介绍,虽然比别人家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收入上一点也不差。他算了一笔账,比起普通的种植方法,需要多投入买薄膜、打垄的钱,每亩约为100元。但是在节水方面,能少用60%的水。按照当地一亩地用水500立方米、每方水费0.07元计算,节水六成就意味着节省水费21元,而多收300斤玉米,可以多收入近300元。在算清账目后,肖华明说,自己明年即将流转土地,这套节水技术仍将会大规模使用。

  人民渠二处统计,今年大春,整个灌区采用节水耕作技术的面积达40万亩,超过灌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的大水漫灌等方式较为耗水。我省各灌区渠系水利用率一直在0.44左右徘徊,换句话说,100立方米的水,只有44立方米被用于浇灌农作物,其余全被浪费。粗略统计,各大灌区每亩每年耗水超过600立方米。其中,二处渠系水利用率约为0.48,每亩每年耗水量近500立方米。而近年来,二处等灌区推广节水耕作技术之后,渠系水利用率超过0.6,每亩每年耗水量不足200立方米,用水量大大减少。“我认为,对于出现伏旱的灌区而言,改进灌溉方式和耕作技术就是提高耐旱能力的最好方式。”杨海说。

  □本报记者 王成栋

  连日高温少雨,安县部分地区遭受伏旱,造成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困难。安县政府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组织送水车给村民送水,并派出专业人员寻找抗旱应急水源。

  ①沸水镇黄水沟水库早已是死水位。

  ②保林镇已抽穗的水稻,因缺水稻穗干瘪。

  ③沸水镇三合村村民排队取水。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于7月31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