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村:从贫困山村到富饶水乡
- 发布时间:2015-08-04 04:31:19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刘久锋
青瓦白墙,古朴典雅的民居若隐若现地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屋檐下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挂满面墙,穿村而过的小河清澈地流向远方。
位于贵州省黔西县西北部7公里的洪水镇解放村,是一个面积6.8平方公里,有着10个村民组、666户人的普通村落。
14年前,这里不通路,不通电,吃粮靠救济,夜晚打黑摸,全村年人均占有粮食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
14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贫困村“改天换地”,人均占有粮食增加到目前的501公斤,人均纯收入增加到现在的8650元,全村实现电、水、路、电视、电话“五通”,村民们办农家乐,种特优红米,住小洋楼,开轿车、摩托车,家家户户靠产业发家致富,被称为黔西北“柳岸水乡”。
解放村发展的春天始于2007年。洪水镇党委政府将“旅游活乡”定为发展战略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的解放村“两委”敏锐地意识到,发展乡村旅游是解放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大渠道。
近年来,解放村依托资源、结合村情、科学规划、采取措施,以群众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扎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生态文明家园、环境绿化美化等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村庄整治与农村危房改造“两结合”工作。
“以前不通公路,卖苞谷大米、买几包化肥,马车都要绕行20多公里,出门回家两头黑,如今公路修到村子里,去趟城里10多分钟就轻松搞定!”村民李永德谈起今昔村里交通大变化感慨万分。
近年来,解放村大力进行道路交通建设,村民们终于从人背马驮的时代中解放出来,彰显了现代文明的进步。
每年春天,村里充分发挥油菜花开的时节资源,举办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同时组建了一支60人的威风锣鼓文艺宣传队,把当前国家的方针、政策巧妙地编排到节目中,自编自演给村民看。“这样,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了很好地宣传和落实。”村支书史洪俊说。
如今,村里电视、电话、宽带、广播全覆盖,建成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平台,成立了全国首个村级农民摄影协会,并成功举办了首届柳岸乡农民摄影展。解放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内涵,增强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后劲,2014年接待省内外游客5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现在旅游收入约占村民收入的1/3。村民们由原来的“穷开心”变成了现在的“富娱乐”。
解放村土地肥沃、水源清洁,2007年以来,解放村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申报、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并成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一类示范项目核心区,生产的大米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村里还充分利用县乡技术人才、农家书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狠抓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村民高斌家以前是村里的特困户,吃的是救济粮,住的是土坯房,乡村文化旅游开发后,村委会整合资金对他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扶持他家搞农家乐。5年来,高斌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2014年纯收入20余万元,如今开的是小轿车,住的是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短短几年的时间,解放村从穷乡僻壤一跃成为黔西北新农村建设的璀璨明珠,在经历化蛹成蝶的蜕变背后,是现代文明在农业生产、乡村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日渐渗透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