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积极财政政策路径初显:不增加赤字 债务置换发力

  • 发布时间:2015-08-01 09:2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7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情况的通报。通报中称:按照相关规定,中央财政应收回119个中央部门及单位财政存量资金131亿元,统筹用于促投资稳增长的急需领域。地方各级政府应收回同级各部门及单位财政存量资金2438亿元,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在这份通报中,财政部指出,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增加了资金的有效供给,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但也应注意到,一些中央部门和地方部门仍未按要求交回财政存量资金,直接影响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效果。

  而盘活存量仅仅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路径之一。7月22日,在全国财政经建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强调,做好财政经建工作必须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其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投资扩大消费是六个工作中首个内容。市场预测,下半年中央在财政支出上将有大动作。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再度强调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称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保持公共支出力度”。

  不增赤字增效率

  “财政支出力度增加,但并不表示一定要调整赤字率。”一位财税系统人士坦言。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从2014年的2.1%提升至2.3%,加上结转项,实际的赤字率为2.7%。虽然赤字率增加,但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远低目标增速,全年经济实现7%的增速仍存较大压力。

  从年初定调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近半年时间,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14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3.9%,同口径增长12.5%。其中,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1亿元,同口径增长1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63亿元,同口径增长12.7%。对比5月份的数据,6月当月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增长较快。

  不过,从全国范围看,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同口径增长10.6%,完成预算的45.1%,与去年同期进度基本持平。

  事实上,1~6月份财政支出进度和去年持平本无可厚非,但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压力带来的财政收入下降,正成为稳增长面临的挑战。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6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同口径增长4.7%。其中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增速都随经济下行出现大幅放缓,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更是创下分税制以来的最低点。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加大了地方债务的流动性风险,使得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受到制约,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更为逼仄。

  而下半年开始,各地政府部署的项目将陆续进入建设期,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例如,财政部大半年前力推的30个PPP示范项目,目前大多数仍然尚未动真格,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困难不少。

  在此背景下,增加赤字被认为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举措。不过,在多数财税专家看来,年初的赤字率水平已经符合当前水平,下一步只要落实好各项政策,实现预期目标也是可行的。

  在此背景下,是否增加赤字成为当前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手段。

  7月24日,上述财政系统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看没有增加赤字的预期。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部分财税专家的认可。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研究员杨志勇也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不需要增加赤字,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是上半年的支出力度也没有发力,下半年如果收入没有快速增长,只要增加财政支出力度就可以。“而且按照规律,年初的赤字应该考虑了GDP7%的增速,所以目前尚不需要动用赤字这个工具。”

  记者了解到,对于年中扩大赤字的讨论,早在1998年就有先例。从程序上来说,如果要调整赤字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98年之所以调整赤字,主要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贸易出口增长大幅回落,加之当年6月开始的特大洪灾,GDP同比下滑幅度超出预期。

  在多种严峻事件的大背景下,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当年的赤字水平进行了调整,并增发了1000亿元财政债券,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很显然,相对于1998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当前经济形势远没有当初的严峻。

  本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透露,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

  交通银行 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认为,如果经济中积极的因素能够释放效能,下半年经济增长形势将好于上半年。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前低后稳,全年GDP增速在7.1%左右。

  债务置换发力

  “下半年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盛来运在解读报告时透露出这样一种信号。

  这和市场分析不谋而合。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企稳,投资下行压力缓解。如果下半年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和大量投资项目逐渐释放效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高于上半年。不仅如此,伴随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逐渐回暖,可能带动房地产投资于三季度企稳,四季度回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经济形势回暖,如果赤字水平保持不变的话,要想发挥地方政府在“稳增长”中的重要功能,地方债置换成为其可运用的有效手段。

  中诚信发布的地方债报告显示:目前,中央已经发行的2万亿元地方债置换额度可以覆盖2015年到期的所有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但是如果今年,经济仍进一步下行,则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将仅能依靠债务置换来解决。“粗略计算,这部分债务规模将达2.8万亿元,这也意味着市场上还需要1万亿元的债务置换。”中诚信研究咨询部研究员余璐说。

  7月14日,市场传闻财政部正在考虑第三批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官方并未针对传闻做任何官方说明。

  对此,余璐认为,债务置换将高息短期的债券置换为低息、期限长的债券,而银行持有资产由高息短期贷款变为低息长期的资产,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与此同时,政策规定将地方债纳入合格抵质押品范围,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改善流动性的可能。

  “虽然1万亿元置换相对于银行上百亿元的资产冲击较小,但未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持续进行,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必将受到影响。”

  北京某股份制银行信贷部相关人员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而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是稳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大量地方基建投资的债务偿还压力导致一些在建项目难以继续开展。如果能通过地方债务置换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个好事,对银行而言,置换后打包的债券可以投资到更多市场主体上,有利于实现高收益。

  余璐也认为,增加债务置换,可有效降低政府的利息负担,从而可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也减轻了短期债务违约风险,扩大了地方政府财政调控空间。”

  中诚信一季度报告显示,作为稳增长的主力,基建投资在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双放缓的背景下,后续快速增长还将面临资金来源的约束;一季度不到3%的财政收入增长,36.4%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充分说明了财政收入的窘迫情况,而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的背景下,地方债务的流动性风险加大,债务置换不仅可以降低风险,也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手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