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面临“以价换量”局面

  • 发布时间:2015-08-01 08:40:5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外企明星药:降价或难免

  血液制品:提价苗头显 行业集中度或提高

  据传葛兰素史克或成为首个在华大幅降价的外资药企。据悉,其降价药品包括三大乙肝抗病毒明星产品,且其已在部分省份通过参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了降价,平均降幅达到20%~30%。

  “在新一波的医保控量、招标谈判政策面前,无论中资外资,原研药还是独家品种,都不太可能享受原来的超级福利,降价潮即将来临,医药股都要考虑‘以价换量’新局面。”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但记者留意到,供应紧张的血液制品已开始有提价苗头。

  文/表

  广州日报记者 涂端玉

  日前葛兰素史克(GSK)有关负责人在某研讨会上透露,公司将主动降低部分原研药价格。据悉,此番GSK降价药品中包括三种针对乙肝的抗病毒明星产品:贺普丁(拉米夫定)、贺维力(阿德福韦酯)和韦瑞德(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前两者为医保目录产品;韦瑞德于2014年7月刚刚在华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适应证药物,目前尚未进入医保目录。

  外企产品难逃“降价潮”

  据了解,GSK或逐步扩大降价范围。其有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GSK将在华引入疫苗生产技术,且未来还将在中国推进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技术引进及转让、商业运营模式改革等。

  实际上,本报记者此前已留意到,辉瑞旗下明星产品“伟哥”万艾可,已开始长期在药店进行促销优惠等各种“暗降”,让利幅度不小。

  “GSK在华主动降价的诚意可能与其此前商业贿赂事件以及之后在华业绩下滑有关,但GSK不是特例,未来外企在华生存经营很可能面临真正的‘降价潮’。”对此,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过去几年发改委也曾调整过部分外资药价格,但都属于“雷声大雨点小”,而随着发改委放开绝大部分药价,且将启动针对专利药、独家品种药的谈判机制,还会参考外资药在其他地区的定价,这意味着真正的“砍价”大刀或落下。“被动降还是主动降,这是个策略问题。此前面对‘降价潮’,外资奶粉品牌、日化品牌也都表现各异,有的偷偷暗降不愿承认,有的则高调宣布让利。”他表示。

  血液制品有提价苗头

  这边厢,仍有企业敢于逆市上调价格。记者获悉,在药价放开、“观察”近两个月动静之后,血液制品价格有松动上扬迹象。业内盛传华兰生物血液制品已开始提价。该公司董秘谢军民此前向外证实,公司血制品整体提价不明显,但从趋势上来讲,稍微提了5%左右。“价格不会一下子提很多,会采取渐进的方式,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他表示。

  博雅生物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行业内血制品价格都比较稳,要提价也是慢慢提,试探性、区域性提。博雅生物目前血制品还没有提价,但不排除未来有提价的可能性。

  “虽然业界预测药价放开后大部分仿制药乃至原研药会出现不同程度降价,但血液制品一直被认为要‘单列’讨论。”该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既然药品将交给市场充分竞争,“供需关系”就对价格涨跌有最直接影响。“国内血液制品整体来说供应始终较为紧张,所以产品价格也会随行就市,此前业界也对血液制品提价存在较高预期。”但其也表示,就算“供不应求”,监管部门及企业应该都不会让产品价格出现“陡然大涨”。

  关注:

  药企龙头股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分类采购和带量采购等概念。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药品招标应引入“量”的概念,以此帮助企业产生规模效应,并最终实现合理降低药价和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的双重目标。随后发改委等多部委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6月1日起,原研药单独定价权将被取消,这意味外资药企不少明星产品告别“超国民待遇”。

  随后,卫计委印发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通知,提出分类采购、采购预算控制在医院业务支出的25%~30%、谈判团购专利药等要求。

  “国内药企别偷笑,医保控费、带量采购都是针对普遍的市面在售药品,这些政策要求意味着包括中成药企业原本掌握的独家品种等,都可能要‘以价换量’博稳定营收。当然也可能换来双赢,让消费者感受到药品性价比提高,同时,企业也可能借此实现放量增长。”该观察人士表示,总体来看,未来大部分药品价格应会呈现下降趋势。“不同于食品等快消品,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同时受到政策、市场两方面的巨大影响。放开药价会让其充分竞争,而招标政策又使得其头悬利剑,实力较弱的中小仿制药企业还可能再倒下一批。”该观察人士认为,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长远来看利好药企龙头股。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