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投资理财需“风险匹配”

  • 发布时间:2015-07-29 01:33:00  来源:郑州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郑州投资理财文化节”之“投资者风险教育”系列报道一

  购买理财产品前请认真作好风险评估

  银行的金字招牌对于众多消费者意味着安全有保障,这种“爱屋及乌”的惯性思维延续到了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上。对于相当一部分缺乏金融知识的消费者,往往容易把银行理财等同于存款,殊不知理财属于金融投资品,也是有风险的。

  理财专家提醒,现在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都有对产品的风险评级,投资者可以根据风险评估书对自己的风险等级作一个了解,再选择对应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郑州晚报记者 倪子

  风险测评流于形式

  如今,市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都会被告知先做一份风险评估调查问卷。然而,部分银行对于风险评估的执行流于形式,而随着网银销售理财产品的普及,风险评估更是沦为了鸡肋,“一次不过,多做几次”。

  日前,市民杨先生去某银行咨询理财产品。理财经理迅速拿出了一张《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当杨先生执笔认真阅读并填写的时候,该经理却说“随便填填就行了”。

  “通过评估,我属于稳健性投资者。我想买的那款理财产品风险等级高于我的承受范围,没想到理财经理表示‘想买也可以’。”

  市民刘女士在其他银行网点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理财经理告诉她,“这个(指风险评估)作用并不大,但是按照规定首次购买前都要做的。”

  不仅是银行工作人员,一些消费者对于风险评估也并不太懂。“银行让做就做了,只要能买理财产品就行。”一些市民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银行能耐心地给客户讲解风险评估的作用以及流程,但仍有一些银行对理财产品风险评估流于形式。业内人士表示,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对于银行理财风险评估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各家银行的执行情况却参差不齐。评估可以给顾客警示存在的风险,只能购买比自身风险等级低的产品。

  测评题目主观性强

  从记者拿到的几家银行风险评估问卷样本来看,基本都是选择题,题目设置一般包括“客户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流动性要求、风险认识以及风险损失承受程度等”。

  这其中,只有年龄和财务状况属于客观题目,财务状况的题目大多是问家庭年收入以及收入或资产中可用于金融投资的比例。其他几项题目主观性更强一些,比如某国有银行关于投资目的的题目:对您而言,保本比追求高收益更为重要。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一共5个选项。

  银行方面的工作人员对于风险评估也颇有为难,毕竟客户考虑到隐私并不太愿意填写详细的个人资料,只能更多地从主观意愿来测评。为了让购买更方便,题目设置也不能过于繁琐。

  虽然各家银行都按照银监会规定设计了相关题目,但每家银行的评估标准却不尽相同。比如计划投资期限的题目,大多数银行的分档是“1年以下、1~3年、3~5年和5年以上”,但个别银行的选项设置则是“6个月以下、7~11个月、1~2年、3~4年、大于5年”。

  正是因为每家银行对于风险的理解存在差异,同一客户在不同银行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等级结果。而且大多数银行的风险评估问卷没有标明每一道题的分值,由客户经理或者电脑打分从而得出属于哪一级别,所以普通市民也无得知银行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设置。

  网银发售更难监管

  昨日,记者到几个银行网点走访过程中,都会问及风险评估结果对购买理财是否有影响。有些客户经理回答较为规范,称“要按照等级划分来购买相对应的产品”。而有的客户经理则以“没什么影响”一句带过。一家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还告诉记者,“如果想购买范围更大,可以把测评结果作高一些。”

  其实,《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写明了,“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风险匹配原则在理财产品风险评级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应当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明确提示产品适合销售的客户范围,并在销售系统中设置销售限制措施。”

  记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在首次购买理财产品的同时做风险测评的。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他的风险等级就是按照购买产品的等级来填写的。银行人士也表示很无奈,毕竟顾客想买,银行也不能不卖。

  近两年,各家银行大力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理财产品也更多地通过网银发售。网络渠道的开通,让原本流于形式的风险评估更加沦为鸡肋。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只要具备网银购买理财产品业务的银行,除首次风险评估要在网点办理之外,消费者都可以自助在网银上进行风险测评。

  市民宋先生就明确表示自己亲自做过测试,风险评估几乎不限时间、次数,随意测评,直到得出满意结果为止。

  不作风险评估损失大

  近一个月来,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一度让众多投资者资产缩水,同时也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了一些“利空”影响。

  据了解,6月份有13款理财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收益未达标率为0.3%,其中广发银行6款,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汇丰银行2款,平安银行2款,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恒丰银行各1款。

  在这13款理财产品中,有9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前期股市火爆的情况下银行加大力度发行挂钩股指及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远高于普通理财产品。但是由于股市波动过大,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多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使购买这些产品的投资者获得高收益率的预期落空。

  业内人士再次提醒,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是相辅相成的,高收益必然存在高风险。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评估其风险。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慎重评估理财产品风险和自身承受风险能力,做到尽量匹配或者低于投资者承受能力风险的产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