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聚焦国内外粮价倒挂格局:企业应利用好两个市场

  • 发布时间:2015-07-28 08:17: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聚焦国内外粮价倒挂格局:企业应利用好两个市场

  国际粮价跌了 粮企如何分享红利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5年最低。这份名为《粮食价格观察》的报告称,受低油价影响,2014年全球粮食供应充足,2015年小麦、玉米和大米丰收在望,这些因素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下落。

  数据显示,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下跌18%,大米价格下跌14%,玉米价格下跌6%。“国际粮价的大幅下跌,对于国内粮商来说,有利于降低成本,是一个利好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李国祥指出,当前,企业应当利用好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一些有资本、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将视野定位在国际市场,更多地利用国外市场实现企业发展。

  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开辟国外市场。目前,中粮集团的资产和机构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中粮正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在全球市场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国内外粮价倒挂格局如何形成

  “国际粮价的下浮能够减少企业的购买成本,企业需要利用好两个市场。”李国祥告诉记者。

  当前,国内粮价受托市收购价格支撑长期维持在高位,使得国内粮价居于“高地”。目前广东港每吨国产玉米、大米、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750元、900元和500元左右,玉米价差甚至一度超过1000元。

  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从全球来看,2014年全球主要玉米生产与消费地区欧、美、日本、中国的玉米平均价格为260美元/吨,较上年下降14.04%,连续两年出现明显下降,美国、法国、日本的降幅均在15%以上,分别下降19.88%、18.16%、16.39%;中国玉米为398美元/吨,较上年上涨3.51%,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唯一价格上涨国家,中国世界玉米价格比为国际均价的1.53,价差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因为有贸易的限制和政策的保护,所以和国外价格一下子就拉开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告诉记者。

  卢锋认为,一方面国际粮价是随行就市,经济下行压力是全球性的,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都比较低,下行趋势增强。另一方面,国内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有配额限制的农产品的价格和国外已经相差比较大了。

  “无论从效率角度还是中国今后全面开放,以及在全球的地位来讲,评估保护政策形成的国内外粮价差距,到底带来了多大利益?带来哪些机会成本?这些问题需要探讨和反思。”卢锋告诉记者。

  由于托市收购政策造成国内粮食价格比同期国外进口粮高,一些分析提出托市收购政策要不要继续的问题。

  李国祥认为,托市收购的积极意义在于稳定价格、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但是国际市场冲击暴露了政策抗风险能力的严重不足。他建议,不能按照封闭的环境条件来设计政策,考虑到国际市场因素,未来政策必须作出调整。

  当前,有些省份已经开始对棉花、大豆进行目标价格改革,价格形成更接近市场。李国祥说,目标价格改革让地方政府来做更贴近当地实际,不要搞一刀切,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农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这是目标价格未来的方向。

  “各个地方不一样,有的是目标价格,有的是目标价格的升级版,或者定向的目标价格,或者是金融支持,各地方农业发展目标应当结合当地的政策措施。”李国祥说。

  需求决定要利用好两个市场

  从需求来看,国内市场也需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粮食。

  “2014年,我国谷物、大豆、油料、植物油、糖、肉类、乳品的进口量达到近1.3亿吨,受消费结构升级、资源及环境约束等因素影响,保守估计未来10年上述农产品进口量将超过两亿吨,占到国内消费总量的20%。”宁高宁说。

  另一方面,在粮食收购价格的保护下,国内粮价比国外粮价高。而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又要扩大规模,实现盈利,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眼光转向海外。

  粮食关乎国家安全和市场稳定。宁高宁表示,国家新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就需要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的前提下,还要“适度进口”,才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的最大变化从“限制进口”到“适度进口”,其本质是如何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事实上,作为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和最大的粮油流通市场化经营主体,中粮承担着利用全球资源和贸易优势,调剂余缺,保障国内粮食供应,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企业责任。

  所以中粮一直在“走出去”,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参与海外竞争,提高中粮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

  2014年,中粮集团先后收购了尼德拉和来宝农业的股权,这两家海外企业在巴西、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拥有港口、码头、仓储设施等一批战略资源,在海外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掌控仓容560万吨,年加工能力3500万吨,港口年中转能力2200万吨。

  中粮通过海外收购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将巴西的豆油销售到印度,将阿根廷的豆粕销售到印度尼西亚,把捷克的小麦销售到英国。宁高宁说:“过去中粮仅仅服务于中国市场,今天的‘走出去’,是价值链的延伸,把海外产地采购、物流加工和中国连在一起。”

  “配额少,中小企业吃不饱”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对玉米、小麦等粮食进口进行配额管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规定,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10%;玉米720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40%;大米532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50%。

  粮食关乎国家安全和市场稳定,因此,目前的国家政策规定国企在进口配额数量上占据多数以达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以中粮为例,2012年中粮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数据显示,大豆进口711万吨、小麦进口278万吨、玉米进口114万吨,大米进口80万吨。

  对于国内粮食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来说,使用低成本的进口粮食,利润上将会有不错的表现。但一些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也在抱怨,由于得不到进口配额,买不到进口粮。

  一些进口小麦不仅便宜,品质也高于国产小麦,高端的面包粉需要用进口小麦做原料,但是要拿到进口小麦的配额很难,要向官方申请、报批,手续繁琐,很多公司因此放弃了质优价廉的进口小麦。

  对此,卢锋表示,“配额管理有当时的背景,下一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需要探讨。

  而李国祥则认为,“配额制度必须坚持,这是我们保护粮食生产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配额将来的分配要与国内企业收购粮食多少挂钩,企业收购的国内粮食越多,得到的进口配额应该越多。“要统筹好两个市场,避免只有国际市场没有国内市场。”李国祥强调。

  李国祥说,当前进行粮食收储的都是大企业,中小企业没有收储粮食的能力,中小企业及农民买卖粮食的时候,还面临着粮食经济人这样一个中间环节,这给中小企业和农民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因此,政策性收储要放开,要进行多元化收储,给中小企业更多利润空间。

  “根本问题还是想办法降低国内粮食价格。”李国祥说,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产量减少人工成本都是降低粮价的办法。

  眼下,国内农业生产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李国祥指出,从产量方面来讲,存在的隐患包括保障粮食供给的资源压力越来越大,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现在农业生产成本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农民种粮效益越来越低,种粮积极性也在下降。国内面临的农产品安全压力越来越大,而小农生产的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

  实际上,粮食进口配额在整个国内市场需求中的比例很少,对于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说,“走出去”到全球市场选购质优价廉的粮食更有战略意义,也是打通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举措。

  在并购尼德拉和来宝农业之前,中粮主要依托国内的仓储物流加工设施和品牌渠道,保障国内粮食流通和民生食品供应,对国际资源的利用主要通过直接进口的方式。

  由于粮食产业链条长、环节多,涉及种植、采收、加工、仓储、物流、贸易等诸多环节,成本很难降下来,而“买全球”可以从源头实现降成本。

  宁高宁说,在中粮初步形成国际大粮商框架的基础上,保障国内供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可以将供应链的触角延伸到巴西、阿根廷、黑海地区这些全球主要粮食产区,获得当地一手信息,和当地农民直接打交道,通过为农民提供种子、资金等农业生产资料,开展易货贸易,并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与当地农户紧密的合作关系,粮源的供给更加有保障,最后通过自身的仓储物流和码头设施出口到中粮在沿海和沿江的码头和加工厂,形成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本报记者 郝帅)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