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财政引领下的“杨凌模式”华丽绽放

  • 发布时间:2015-07-28 09:58:00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杨凌示范区成立之初,区域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差,涉农企业享受免税政策多,针对这种矛盾,示范区一代代财政人积极拓宽税源、多渠道筹资,锐意改革创新,财政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引领农业发展,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18年来,示范区艰苦创业,大致经历了“科教资源整合(1997至2000年)、创新能力提升(2001至2007年)、现代农业示范(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农科新城”。

  积极融资保证建设

  杨凌示范区从成立之初,就由财政局承担融资职能,统管债务。当北方省市基础设施建设尚未依靠商业贷款的时候,示范区财政局就以管委会资金部的身份出现在各商业银行,提申请,做方案,算财力,定项目,避风险,开始了漫长的融资之路。

  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和社会事业、商贸流通等领域。管委会已于2009年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制订实施细则和完善相关制度,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杨凌。不断完善制度,大力推进BT建设模式和委托贷款融资方式。积极推进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的有效整合。积极参与农信社改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不断完善杨凌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撬动和引导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杨凌的开发与建设。2010年出台了财政性资金存放银行的办法,要根据年底的考核结果,重新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分配财政资金,调动银行支持示范区、投资示范区的积极性。发行现代集团企业债券26个亿。示范区开发性金融合作办是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合作联合体工作机制要求,于2007年3月成立。在做好与开发银行合作项目管理的同时,逐步承担了管委会的其他融资业务。

  目前,积极推行国家PPP模式,出台了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第一批项目将择机推出。新成立的各公司如现代农业集团、一河两岸、杨凌城投等,通过充实资本金、吸引投资等方式,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全面实现市场化运作,自行融资,自求平衡。各公司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各公司自行承担。各公司管辖范围内土地由公司自行出让,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招、拍、挂”程序进行,土地出让收入上交财政专户,全额返还各公司,用于补偿各公司的前期开发性支出。

  据统计,示范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超过300亿元,其中近2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资金,除争取国家支持和其他投资外,大部分是财政局一笔一笔申请到的贷款,这些资金的投入,大大地改变了杨凌城乡面貌。2011年以来每年建成保障房均在1万套以上,三分之一乡村变成了社区,初步形成“一个主城区、三个新镇区、若干个新社区”的城镇发展格局。目前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认证,成为全国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和环保模范城市。

  扶持企业建设财源

  财源得以壮大才是财政发展的出路所在,财政局为企业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

  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一是设立了1000万元的创业基金,对留学人员来杨凌以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创办、领办高科技企业或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给予无偿资助。近三年,招引了华大基因、九立机器人等336个创新创业团队,已培养出小微型企业245家、中型企业42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众多创新型企业已经成长为示范区良好的财税之源。二是设立企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成立以来,示范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支持了包括恒兴果汁、郝其军等在内的企业240多户,落实技术创新项目千余项。三是设立农业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优先支持。此项基金设立以来,累计资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60余项,资助总金额超过6000万元。四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形成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示范区本级每年设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2000万元,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省政府等多个渠道到位的科技推广资金每年达3500万元,这些专项全部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探索和应用。目前,已与省内外超过30个市县建立科技推广协作关系,示范推广基地达到207个。2014年示范推广总面积5200万亩,实现推广效益145亿元。

  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担保制度。为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1999年11月从预算内拿出1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2014年底该项基金总规模追加到1.3亿元),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截至2014年底,担保中心累计为1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1.8亿元,有效缓解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困难,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支持专利申请,保护知识产权。2001年示范区实施知识产权专利试点之初,财政每年均拿出100万元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中国专利申请、涉外专利申请的费用资助以及专利产业化项目资助。从2001年开始,示范区专利申报总量年均增长率超过200%,目前区内企业拥有自主专利技术90余件;2014年,示范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5.22亿元,通过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14个,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量720件,万人专利发明拥有量达到22件,已初步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使企业核心竞争力逐年提升。

  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保证各类重点支出。每年预算安排时,都会列出当年的重点支出内容:机关运转、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基本建设、支农支出、社会保障、招商引资,等等。因为管委会精简的机构组织,每年财政收入的10%就可以保证机关运转,其余资金全部用于建设和发展。几年来,各类重点支出都得到了充分保证,尤其是基本建设预算支出,每年都会和收入预算同比例增长。

  改革创新 多姿多彩

  几年来,示范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理调配财力,显示了一级独立财政的积极作用,财政收入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

  全面实行会计代理制。1998年起,对示范区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全面推行会计代理。会计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已由初期每年核算量2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2亿元,在实施有效会计监督和调剂资金供需矛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省财政厅认定为“一种融服务与监督为一体,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好措施”,并被确定为会计委派的一种新模式,在省内进行推广,其经验被收入1999年《中国会计年鉴》。

  严格坚持政府采购制度。1999年在示范区本级建立了政府采购制度,并在全省率先将基建材料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依靠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机制、严密的程序,不断扩大采购范围,在近年来数亿元的采购中,没发生任何违纪、违规现象。通过政府采购,累计节约资金近1.1亿元,节支率达到14%以上。

  严格落实财政投资评审制度。针对示范区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为了有效提高财政投资效益,在建设项目代建制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突出抓好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预、结(决)算审查工作。到2014年底,累计评审基建项目446项,送审投资39.52亿元,审定投资33.24亿元,净审减6.28亿元,平均审减率达15.89%,为示范区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全面进行车辆、通讯费支出改革。在对车辆、通讯费成本结构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示范区机关进行车辆、通讯费改革。车改采取“自购公助”,贷款买车,财政补助,单位不再保留公务用车。通讯费用实行按人头和岗位货币化发放,单位不再报销通讯费用。这两项改革,减少了一次性成本,提高了节约意识,每年减少上百万元支出。

  经过多年的努力,杨凌已由黄土蔽日的乡间小镇摇身变为“水在城中绕,城在绿地中,人在园林行”的田园城市,逐步展现农耕文化、科技创新、生态优美的城市性格。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农科城在关中腹地迅速崛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