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刷信用”模式,你准备好了吗
- 发布时间:2015-07-28 09:32:23 来源:宁夏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核心提示:雇佣保姆前先查信用记录;看一眼陌生人的信用记录后就让他免费帮你捎货……这些场景,离我们并不遥远。为百姓创造便利的,正是即将正式运营的个人征信业务。
打通数据“孤岛” 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登台
今年1月,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中诚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如今,半年期限已到。虽然这8家个人征信业务“正规军”何时运营尚无时间表,但无论如何,中国距离“信用社会”的建成又近了一步。
近日,央行下发了申报表格及材料要求,要求各家报送组织架构、业务开展、内控制度、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中智诚征信CEO李萱说,表格主要涉及公司相关资料的提取和上报,近期会对内部、外部进行检查,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扎实以迎接央行“终考”。
尽管彼此业务基础相差迥异,但经过半年的快速发展,目前8家机构均已准备好个人征信产品或服务平台。除了已经抢先开放服务的“芝麻分”和“考拉分”,以及正在内测的“腾讯信用”评级和中诚信征信产品服务平台,逼近大考前,更多最新“成果”正在集中登台亮相。
专家指出,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个人征信将在信贷、求职、租赁、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中国政府与企业需共同努力,打通数据“孤岛”、完善法律法规,为个人征信业务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基础。
普惠金融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需要
有必要提及的是,目前中国的征信机构分为两类: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央行对个人征信的设立要求更为严格,这也是个人征信业务更加受到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设立个人征信机构需经央行批准,而设立企业征信机构报央行在当地的监管部门备案即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表示,在中国,两大因素推动着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其一,普惠金融发展的需要。其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章政做了一个保守的估算:按照央行定价,个人征信报告查阅3次之后,第4次要收费,一份25元,中国13亿人口1人查询1次,就是325亿元。加上衍生服务,这一市场至少有400亿元。
让凌乱繁杂数据得以发挥价值的,正是关键的步骤——数据挖掘。据记者梳理,目前主要有四类主体在进行相关信用数据的挖掘和利用。首先是电商。电商没有在口头上率先提出个人征信,却是最早将征信“变现”的主体之一。其次,P2P(网络小额借贷)公司。为了更有效的风险控制,大量P2P(公司都在自建征信系统,将有过违约“前科”的客户列入黑名单)。第三,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作为各类交易的入口,积累着大量、多样的用户数据。第四,各类征信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市场格局,正处于“投石问路”的摸索期,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市场+政府”模式。其次,征信机构与信用评分机构“混战”。第三,互联网金融成为重要推动力。
章政建议,中国的征信行业在不断开拓市场化之路时,政府层面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上尽快界定隐私的关键概念。此外,多部门应达成合作,以减少市场不必要的“试错”成本。
(综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报道)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