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经济日报:引金融活水 助企业“出海”

  • 发布时间:2015-07-27 06:4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行上海分行海外战略收购项目融资业务、建行上海分行拟申请开展内保外债业务、星展中国拟申请成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特别结算会员……在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自贸处,几张自贸区银行业创新试点申请表进入了“创新绿色通道”。

  今年5月,上海银监局建立了自贸区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通过机构申请、联合评估,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鼓励金融创新,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上海银监局自贸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制运行1个多月以来,已有10家机构填写了创新试点申请表,对接进入创新绿色通道,个别试点已经或即将落地。一项项金融创新举措,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为企业搭上“一带一路”快车提速。

  金融创新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中行上海分行跨境投融资与并购部副总经理孙蕾介绍说,他们在今年6月已成功申请创新第一单。该行拟为一家大型酒店集团海外子公司提供金融支持,这家公司准备并购另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酒店类企业,按照计划,第一阶段收购部分股份,第二阶段则要提高持股比例以达到控股地位。但现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对于分阶段收购的银行融资,并未明确作出规定。借助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兼并收购等业务的意愿越来越强,这促进了银行业加速创新。

  “这是我们新鲜出炉的‘一带一路’跨境金融服务方案1.0,6月30日刚刚发布。”浦发银行总行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斌说,他们一直非常关注如何对接国家战略,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助力企业走向国际化。

  企业在跨时区、跨国家、跨市场、跨币种等维度的国际结算、利率汇率避险,以及担保、跨市场资产管理等需求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催生全方位跨境、跨界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业应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相关配套产品和服务。杨斌说,“企业的最高层次在于成为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需要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目前,我国这类企业还不多,但未来将会出现一大批。‘一带一路’将加速我国企业向这一阶段迈进,我们将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在商业银行满足企业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政策性银行也纷纷出招,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和作用。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走出去”贷款余额为115.32亿元,较年初增加11.25亿元,增幅高达10.81%。近两年,该分行累计支持了67家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数达115个,累计放款金额158.72亿元,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上海在金融创新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带一路”又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自贸区建设以及对外开放提供了重大机遇。品尝着开拓海外市场甘苦的企业,除了希望获得信息、政策支持外,更对金融创新充满期待。

  上海纺织集团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龙头企业,去年进出口总额达50.5亿美元。近期,他们正与孟加拉国相关企业洽谈“孟加拉国纺织振兴规划”合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美元,5年分步实施,项目资金部分来源于承担项目运营的合资公司注册资金,更大部分则寄希望于中国进出口银行买方信贷。

  “除了贷款直接支持外,希望通过投贷结合、创新贷款等方式,寻求低成本资金参与国家战略,并为企业带来机遇。”上海纺织集团贸易与国际化事业部高级顾问龚国能坦言,在海外投资、并购重组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运作能力,培养高端人才,让企业不但能“走出去”,而且能走得更远更好。(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王 晋 沈则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