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高校科研评价请别单单“学术思维”

  • 发布时间:2015-07-27 01:30:4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王延斌

  ■姑妄之言

  “我们紧跟企业需求,横向课题多,但在学校的晋升评价体系中,只注重纵向课题,横向课题根本不算。”近日,山东一部属高校的黎教授告诉笔者,他搞了几十年应用研究,成果也转化了一堆,至今还是副教授;而在同一学校任教、搞理论研究的妻子,却早早地被提为教授。

  此种情况在山东的高校中并不罕见。笔者走访的多位高校教授的话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当前高校在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聘)过程中,以获得高水平项目数、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数、获得高级别奖项数等指标作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先决条件,而很少关注成果转化的问题。”

  从全国来看,“一把尺子”衡量科研成果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科研评价中出现的“重数量轻质量”乃至“应试科研”等怪现象也广为诟病。在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偏好“学术思维”的倾向下,“搞应用研究的变得灰溜溜,”在黎教授周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生存考虑转向理论研究。“大多数属于理论性的成果,感觉应用性的成果少了。”山东科技系统一位常年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对接合作的干部也察觉到了近年来高校成果的变化。

  诚然,高校现有的考核评价制度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作用,然而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和评价导向的功利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高校创新能力的桎梏。2013年一份对32所不同类型高校的调研显示,超过1/3的高校都认为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科发展和科技活动特征的差异考虑不足。

  2013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针对科技活动人员、创新团队、平台基地、科研项目等不同对象,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不同工作的特点,分别建立涵盖科研诚信和学风、创新质量与贡献、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科学传播与普及、机制创新与开放共享等内容,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这拉开了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的序幕。

  目前尽管仅有北上广等部分地区研究或出台了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分类评价体系的相关政策,但在告别“以论文数量论英雄”时代的愿景下,倘若真能做到让从事基础研究的潜心研究,让从事应用研究与开发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研和教学都能“各归各位”有了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不光科研评价会远离“怪”圈,科研人员们会少了怨言,恐怕更多的创新成果也会藉此踊跃而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