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金黄色的记忆

  • 发布时间:2015-07-18 00:30:54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前几天收拾书柜,不经意翻出两本书,纸张发黄,装帧朴素,很不起眼,如果不是翻开来看了一眼,我差点把它们处理掉。

  这两本书,一本是由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扉页上歪歪扭扭写有一行字:“1980.8.10购于江汉路新华书店”。当初为什么要买这本书,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它好像与我会计专业大学课程风马牛不相及,许是书名下注明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字样吸引了我,兜里又恰好有一块多钱,于是稀里糊涂把它买下。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国高等学校逻辑教材,影响了很多人。

  就在那个暑假,坐在家里的小板凳上,我摇着蒲扇一口气把这本语言简明、深入浅出的教材看完,虽然很多内容似懂非懂,但从此我对逻辑问题产生了兴趣。

  现在翻看这本书,虽然里面有些语言含有文革时期的宣传味道,有些内容也需要修改,但其中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概念、定义、划分、判断等依然很有用。我特别喜欢第四章演绎推理中的性质判断推理——“三段论”,这种间接推理我们时常遇到,比如,“所有的科学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逻辑学的规律是科学规律(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所以,逻辑学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正因为喜欢“三段论”,我发现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运用三段论推理,但不合乎三段论规则,或有意或无意偷换了概念,导致结论不能成立。也正由于喜欢“三段论”的缘故,我平时看书、看电视剧和电影,偏爱侦探推理的题材。

  逻辑学十分复杂,站在不同角度可有不同分类,有观点认为,人的逻辑应分为三大类:即朴素逻辑、工具逻辑(包括称名逻辑、形式逻辑、表象逻辑)和辩证逻辑。最抽象的是辩证逻辑,可惜我对这些都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即便是形式逻辑,也仅知一点皮毛。但这并不妨碍我多年来一直尝试通过社会实践来咀嚼消化有限的逻辑知识。

  有一个活学活用的例子。有一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后的一个周末,我和两位同学相约去看电影。电影票分1毛5、2毛和2毛5三种价位,我们穷学生当然只会买最便宜的,坐在影院最后面。放映前5分钟,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其他两种价位电影票座位都没坐满,每种价位都整整齐齐空着好几排。没有丝毫犹豫,我拉着两位同学坐到前面去,省得资源浪费。他俩看看手表说,还有5分钟,也许人家马上就到了,那时再被人叫起来让座可就尴尬了。我告诉他们,从概率上来说,前面几排座位基本都坐满了,后面这几排不可能人人都迟到。我判断,这几排座位票根本没有卖出去。他俩半信半疑,跟随我坐到剧场中间2毛5的座位上。又过了一会儿,照明灯熄灭,电影开始了。只听到后面一阵响动,很多人起身,争先恐后开始抢座位。现在看来,我似乎不应该贪这个小便宜,穷也要有点骨气,只是当初少不更事,不懂规矩。

  逻辑学与其他学科是有联系的。金岳霖先生曾说过,“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也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离不开运用逻辑工具。会计学也不例外,它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进化应该向其他学科借力,它的精确化、系统化,需要合理运用逻辑工具。逻辑的本质是寻找事物的相对关系,并用已知推断未知,一名会计人员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逻辑学知识,就如同插上了一双翅膀。

  从事会计工作30多年,我一直与文字工作打交道,逻辑学思想无时不刻不在影响我的思维判断和言行。每当起草一份文字材料,除了遣词造句,我更关注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语言表达是否遵循了逻辑规范,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恰当,推理是否有逻辑性,论据能否支撑论点?总之,不求文字的华丽和煽情,只为内容的充实和可信。

  另一本是会计专业书《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扉页上也有一行钢笔字:“书胜学弟指正。易庭源敬赠。1990.8.12”。易庭源教授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上大学时,他是我们会计专业课的主讲老师。

  1978年春,我们步入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作为工业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先后接触了“会计原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农业会计”等会计课程。毋庸置疑,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课程是“工业会计”,易老师就是“工业会计”的授课老师。他每周至少4节课,与我们接触时间最长,对我们专业学习的影响也最大。

  易老师长期以来从事成本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对记账方法、记账原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指标、账表制度等问题都进行过系统地探讨,晚年将研究方向转到“人才资源价值会计”学说的创立上。他深入企业调研,从实践中汲取营养,革新成本计算原理,创立“成本计算对象时空观”,树立“成本项目经济用途观”“费用汇集划清界限观”。他革新管理会计学,针对事前长期投资的预测与决策,创造“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盈亏平衡点分析”等方法。我至今仍记得他给我们上课时的情景,在“平一”教室,他反背双手,一边踱步,一边用带有浓厚湖南口音的武汉话告诉我们:企业管理就是要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

  易老师平易近人,他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回答同学提问更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所有学生的名册,他都珍藏在身边,所有学生的论文,他都仔细审阅修改。很早他就资助贫困学生,2008年九十大寿时,他将家人给他庆贺的10万元寿金捐给学校,设立“易庭源奖学金”。我更为敬佩的,是他的钻研精神。在60余年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中,他不仅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学人才,而且著述颇丰,共出版专著8部,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154篇,其中多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他创立的“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和“利润分块理论”,全面革新会计学,在国内外会计学界享有盛誉。

  我庆幸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也因为他,我与一位年轻有为的后生有了一面之交。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我经常为教学的事出入易老师家。有一次,在他家见到一位中等身材、双眼有神的小伙子。易老师忙向我介绍:这是我老大,现在武大读书。我赶紧与他打招呼,他也很客气地冲我笑了笑。没有过多交流,我也没有问他叫什么,没想到,日后他竟和他父亲一样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几十年后,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在电视上看到他,才知道他就是享有“学术超男”称号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