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古诗“画”桂林

  • 发布时间:2015-07-16 09:30:53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黎军元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独秀峰南麓读书岩上的摩崖石刻,是赞誉桂林山水鬼斧神工景致的千古绝唱。古诗中的桂林,神秘、美丽,世界独有的喀斯特地貌,让桂林更像画一样展现在古诗中。

  唐代许浑《送杜秀才》诗曰:“桂州南去谁与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朝霞辉映,绿草千里,斜阳光照,船帆半挂……好一幅帆船夏日江游的水彩国画。谁不与共?

  明代俞安期《漓江舟行》,写出了躺卧小舟漂流漓江的奇妙境界:“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枕底流水潺潺,枕上峰峦渐去,令人神往,比“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来得惬意。

  桂林山多、岩洞多,山、水、洞三者紧紧相连,山连水,水穿洞,洞连洞。历代许多诗文生动地描绘了这些景观的特色。如宋代陈藻《咏桂林》诗曰:“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

  象鼻山、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宋代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阳朔的水清澈透明,绿水悠悠,两岸峰丛林立,如情似梦。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形容其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桂林待过一年,其受朝中“牛(僧孺)李(德裕)党争”的牵连,被排斥出朝廷,随好友桂管观察使郑亚来到桂州,任掌书记闲职,心情抑郁。其在《桂林》诗曰:“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鳅,殊乡竟何祷,萧鼓不成休。”将桂林城在暴雨之前的情景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个“压”字和一个“浮”字,相互映衬,一方面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城与漓江在风雨之时令人神驰的动态美,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北宋诗人黄庭坚流放宜州,路过桂林,也为秀丽的桂林山水所吸引,忘却了自己的不幸,写出了《到桂州》:“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蹶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诗中所提到的李成、郭熙皆为著名画家。

  在描写烟雨漓江时,清代张联桂所作的诗《望桂林阳朔沿江诸山放歌》,描绘了漓江雨后的动人景象,诗中曰:“须臾雨过云亦散,依旧万朵青芙蓉。”

  李商隐《思归》中的“岭云春沮洳,江月夜晴明”,《访秋》中的“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这几句真切地描述了桂林春景和秋色的特征,桂林春季的潮湿和秋色的多彩,都在数语间一览无余,且令人回味。“桂林路中作”首句“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描述的是桂林早秋的景色。李商隐是河南人,他见到的桂林秋色与他的家乡明显不同,虽然已经到了秋天,桂林却看不见落叶和树木凋零,“无秋色”其实是指桂林的秋天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色而已。“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在桂林时间虽短,感悟且颇深,这方山水使他产生了“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乾巢”的思想意识,进而心情变得豁达和开朗。

  总之,古诗中的桂林,在画中。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