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北京:行政副中心不和中心城连片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7-15 06:42:00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关于北京通州未来发展的猜测分析,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最受关注的话题。北京行政副中心究竟会如何规划?昨天,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副主任王飞集中回答了一系列热点问题。据介绍,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设,要放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局中考虑,要“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从而带动科研、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聚集,并由此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

  据介绍,行政副中心规划将不会走大规模造城的老路,而是在调整优化的基础上,重组城市功能。要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空间布局,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升级转移需求。

  □通州定位演变史

  第一阶段·卫星城

  1993年出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提出重点实现“两个战略转移”,即城市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同时提出建设通州、昌平、亦庄等14个卫星城镇。

  第二阶段·重点新城

  2005年获批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新城发展战略,明确通州、顺义、亦庄是面向未来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总规对通州新城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做出了明确要求:通州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是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面向未来的新城区”是对通州新城唯一独有的定位表述。总规还提出在通州预留发展备用地,作为未来行政办公用地使用。

  第三阶段·城市副中心

  201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2014年初,习总书记到北京视察时提出“结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在这个阶段,通州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时期,运河核心区、文化旅游区等重要功能区建设全面起步。

  当前阶段·行政副中心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要聚焦通州、加快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代表通州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总体思路

  不会大规模“造城”“摊大饼”

  “副中心”的“副”,是否会让通州将现在中心城区高密度的功能复制过去?

  “当然不会。市行政副中心将按照交通便捷、功能完备、职住合一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市规划委主任黄艳介绍,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主要发挥两大作用: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

  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通州已经具备承担市行政副中心的基础条件。地铁1号线、6号线等便捷通达中心城;六环路、京哈、京津塘等高速公路,使通州具备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中心城优质资源向通州转移,已有10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城镇建设用地有效控制,空间资源较为充足。

  根据初步梳理,通州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约55平方公里,为功能疏解预留了充足的空间条件。“总的来看,通州已经具备承担市行政副中心发展建设的坚实基础。”黄艳说。近年来,本市50%的公共财政都投到新城。在这个过程中,通州进入加快发展时期,完成了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等“打基础”的重要任务。

  黄艳强调,通州行政办公用地不是新增加的,2005年出台的城市总规就提出了发展备用地的预留,这次是对原有规划的优化调整。

  通州建行政副中心,绝对不是大规模的“造城”。“我们在规划通州的时候,有两个主要的核心思想,一个是防止摊大饼;第二,通州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和中心城直接相连,连片发展。”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说。

  为了防止城市继续“摊大饼”,在通州市行政副中心规划的同时,也开始推动通州和朝阳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地区建设,同时进一步整治以运河、潮白河为主的河道体系。

  “通州区内部基本上不扩大建设用地,为了防止摊大饼,通州和其他区县之间都将建设绿色空间进行隔离。”王飞说,要破解“大城市病”,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要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组城市功能。而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正是其重要举措。

  □交通建设

  路网密度达中心城1.5倍以上

  不久之前,去通州开会的黄艳曾经特意停下了车,站在京通快速路上一座天桥,观察下班高峰时双方向的车辆。

  “在下班高峰,进城的车辆数不足出城车辆数的十分之一。”这是她仔细数了很久得出的结论。

  由于中心城功能过度集中,很多人在城里上班,但在新城居住。数以万计的人单方向出行,构成了上下班交通“潮汐”。这也被视为大城市病的表征之一。副中心的规划,就要通过政府和市场之手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副中心的定位在于疏解非首都功能,但是通州会不会同样出现“潮汐”,让人流、车流在上班时段向副中心聚集,再到下班时出现反方向潮汐?

  黄艳说,阻断这种潮汐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区域内实现职住平衡;另外一个,就是继续建设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和道路系统。

  “比如从通州区的交通来说,我们会力争让道路网密度达到现状中心城道路网密度的1.5倍以上。林荫道比例达到70%,建设一个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区。”王飞说。

  在路网密度提高的同时,通州副中心的规划也会打破传统的大院儿、宽马路格局。“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要推出很多人性化交通系统,比如不要封闭大院、尽量推出自行车和步行路段等。”王飞说。

  同时,为了让副中心发挥东部的辐射作用,市规划委将推出更多能够连接通州和中心城的快速轨道、快速路交通规划,实现半小时到达中心城。“除了已经建设的八通线、6号线之外,7号线东延以及连接机场、多个新城的S6号线也都在酝酿过程中。”黄艳说。

  □减量提质

  区域功能将严卡“三把尺子”

  在通州的版图上,一共有9个乡镇、大约300个行政村。在市行政副中心落地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这些行政村、自然村变成新的“城中村”?对此,市规划委也启动了相关专题调研。一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正变得愈发清晰。

  “通州区宋庄、张家湾等地,都存在大量过去遗留的大院、库房。随着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这些都要腾退。”黄艳说,规划的优化调整要严格按照“减量提质”的要求执行。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严格生态保护红线——这三把“尺子”将严格规戒副中心的规划建设。

  腾退之后,村民现有的“瓦片经济”也将随之升级。黄艳透露,在副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村里现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将进行调整,为集体产业创造发展条件,对接城市功能,合理保障农民的利益;原有的私搭乱建在拆除之后就会变成绿化用地,或者还耕。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将和城市一样纳入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将覆盖城乡,从大环境和软服务方面都防止出现新的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黄艳说。

  据介绍,通州的规划将会被放在京津冀更大尺度中来考虑,尤其加强与河北周边地区的协同,避免在通州出现“再聚集”问题。

  □联动津冀

  房地产无序发展肯定出问题

  据市规划委介绍,在行政副中心的规划中,除了拉动区域就业以外,还会完善包括居住、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在内的配套设施。

  黄艳重点阐述了“职住均衡”的概念,她说,其主要目标是加大居住、就业的匹配度,让更多的人就近就业,或者通过便利的交通方式形成良好的职住关系。“职住均衡是一个相对关系,是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交通方式之间的匹配关系,不是绝对的空间均衡。”

  关于行政办公用地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市规划委表示,居住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都将合理配置,如综合考虑公租房、公共服务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需求,“配套设施水平要比中心城高,基本公共服务、环境、道路都要比中心城建得更好。”

  市规划委表示,目前,中央对于北京教育、医疗资源的控制新增和疏解存量都有明确要求。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和建设规模是要控制的,基础教育是要在一定范围内合理配置,中心城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转移,不只是设施的建设,还要通过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通州可以借助中心城部分优质资源转移,整合相应资源,对原有医院、教育升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的转移工作相关部门一直在做,会有一个提升期。

  有记者问北京方面对行政副中心周边地区盲目发展房地产有何看法?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周边地区的建设与北京是分不开的,更需要协同,要由政府去管控,“河北已经关注这件事了,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也很重视这个问题。”

  黄艳说,目前,中央对周边地区的发展规模、开发边界和时序都有明确要求。此外,居住、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同步,城市副中心周边房地产的无序发展肯定会出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管控好,落实好中央的各项目标。

  据介绍,目前通州区的发展规划,正在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同步完善。规划过程中,已加强与河北的对接,实现“规划一张图”,解决边界基础设施、生态廊道等问题。北京市规划委表示,规划编制过程中,将积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京华时报记者孙乾

  综合《北京日报》、新华社报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