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地方经济 > 正文

字号:  

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成建制整体转移

  • 发布时间:2015-07-14 15:21:22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作者:马喆  责任编辑:吴起龙

  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将如何建设?有哪些规划?今天上午,北京市规划委作出了权威介绍。

  从现实情况看,通州具备哪些承担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

  北京市规划委表示,通州经过二十多年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发展建设,已经具备承担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在交通方面,北京地铁一号线、6号线等建立了北京中心城和通州的便捷联系,六环路、京哈、京津塘高速使通州具备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公共服务方面,中心城优质资源开始向通州转移,已经有十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同时,通州的城镇建设用地得到了有效控制,空间资源较为充足,根据初步梳理通州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约55平方公里,为功能疏解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但同时,通州也存在吸引大量居住人口,产业和居住不均衡,产生的潮汐交通压力巨大,城市综合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新城建设品质不高,与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要通过更加科学的规划发展建设予以解决。

  从规划的角度,通州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有哪些考虑?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要把通州的规划放到京津冀更大的尺度中考虑。她说,北京现阶段的城市病是世界特大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国内外这些特大城市,例如东京、首尔、巴黎、伦敦等,在应对“大城市病”问题时,往往都采取了面向区域推动城市群发展,以及建设副中心、新区和新城等方式,来疏解城市中心区过于聚集的功能,也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给北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另一个经验就是,国外特大城市建设副中心、新城和新区,往往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来进行的。现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我们有更多中央政策、资源配置条件和更大的工具手段去推动北京城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

  同时,要把通州放在全市疏解的大局中来考虑,要结合中心城功能疏解促进通州的产城融合和职住均衡,把适宜的行政事业单位功能成建制整体转移过去,从而带动一些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聚集,通过功能的聚集,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

  另外是基础设施先行,加快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对外交通快速便捷、内部交通人性化的交通系统。要进一步加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建立通州和中心城的快速便捷联系。在建设过程中,要努力避免大院、大社区分割路网,道路网系统不合理、密度低,行人自行车出行环境差的模式,要加大道路网密度、打造小尺度街区,力争实现通州道路网密度达到现状中心城道路网密度的1.5倍以上。

  北京聚焦通州,加快行政副中心建设,它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过程?

  从通州功能定位的发展演变看,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深入思考。第一个阶段,是在1993年提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通州是北京14个卫星城镇之一。

  第二个阶段,是在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明确了通州是北京面向未来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之一。它的定位就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同时,在这份十年前的规划中,提出了在通州预留发展备用地,作为未来行政办公用地使用。

  第三个阶段,是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这是在2012年6月,北京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

  现阶段的通州,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代表着通州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它不是在空地上建新的城市,而是在二十多年发展基础上的优化和升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