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下山“霸王”一去不复返
- 发布时间:2015-07-10 09:32:03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特约记者 程喆
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无疑是这个暑期档最受期待的电影,首周累计票房轻松过2亿元的成绩也没有辜负这份期待,但电影口碑似乎成了第五代导演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陈凯歌一生为两部影片所累,即《霸王别姬》的巅峰和《无极》的深谷。在“后无极”时代,陈凯歌就如困在半山腰上的“道士”,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口碑下山
《道士下山》的票房是成功的,上映首周3天就获得了2.33亿元的票房,比前作,即2012年首周3天获得4270万元票房的《搜索》高出了近446%。但《道士下山》的口碑却遭遇了如潮差评,豆瓣电影评分为5.6分,在陈凯歌电影里仅高于2005年《无极》的4.5分。
陈大导演又栽跟头了。每到这时,关于《霸王别姬》的小道八卦又会满天飞。比如“代拍说”,传闻陈凯歌的父亲陈怀凯一直待在《霸王别姬》的拍摄现场,盯着儿子拍摄;比如“品位说”,200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原厂长许还山在陕西西安开办了一个电影编剧研修班,参加讲座的有《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芦苇透露,《霸王别姬》是李碧华的小说,当时投资人徐枫提出拍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芦苇认为这是二流小说,陈凯歌认为是三流小说。陈凯歌不想拍,他有另外一个题材。不过,徐枫态度很强硬——上千万元的投资必须拍这个,你有任何梦想,把这个拍完再说。
《霸王别姬》可谓集合了当时电影界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人物,其中芦苇被视为最大的功臣。根据芦苇的回忆,这部电影“我一共写了99场戏,他(陈凯歌)只拿掉了2场戏,这是我写过的所有剧本中唯一完全按照剧本拍的” 。
对了,《道士下山》的编剧是陈凯歌,《无极》的剧本也是陈导写的。
忆名导“峥嵘岁月稠”
能想象《无极》和《霸王别姬》,《活着》和《三枪拍案惊奇》是同一个人导演的作品吗?
《活着》和《霸王别姬》至今仍然分别是张艺谋和陈凯歌最好的电影。上世纪90年代,以他们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峰。但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这些走向商业大片的第五代导演日渐疏离。尽管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的票房神话,但对他们的批评也日益尖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总是容易出精品,没多少大导演,没几家电影公司,资源很少,所以一旦有了项目,用的都是最好的资源。现在的电影市场按说是越来越大了,反而各怀鬼胎,只想迎合市场,电影反倒拍不好了。
芦苇说过一句话:“我很幸运,在我跟张艺谋、陈凯歌合作的时候,正是他们艺术上最纯洁的阶段。那时候,我坠入了幻境,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就是我们这一代的终点。”
再无“霸王”
这是第五代导演整体的尴尬,即使他们后来拍出艺术质量可称为中上等的《梅兰芳》《赵氏孤儿》《归来》等,亦无法阻止“人人都是影评人”的网络时代对他们的冷嘲热讽。
平心而论,这些作品如果出自一个青年导演之手,或许不会受到这么多苛责,反而会有许多赞美。可惜电影界就是这么残酷,因为你有这样的才华和才情,曾经出过好作品,观众的期待自然要高一些。
名导们明显还是有野心的,张艺谋拍了《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就是想证明自己仍然有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道士下山》同理,陈凯歌再一次努力“夹带私货”,实现梦想,让它包含了很深的隐喻和象征,表达了其对“出世”和“入世”的思考。
冯小刚曾说,像陈凯歌这么阳春白雪的读书人就该留在象牙塔里,思考哲学的大命题。当读书人走出象牙塔,即便再有艺术理想、才情和坚持,也无法、无力拒绝时代的主流,渴望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陈凯歌一直紧跟时代潮流,3年前拍了《搜索》,3年后拍了《道士下山》,安排张晋和郭富城口口声声“不离不弃”,这多么迎合当下的审美趣味。虽然描写同性之间的感情,陈导在《霸王别姬》中就实践过了,但不同的是,程蝶衣和段小楼是日久生情,张晋和郭富城则显得有些生硬。
在社会转型的商业大潮中,导演们进退两难。他们如果追赶潮流,和年轻导演拼当下题材“接地气”,是难以和新一代观众产生共鸣的。他们不如扬长避短,多拍一些能够体现“工业水准”的电影。
这个时代的电影,少了“霸王”,更多的是“百花”。新老电影人在同样的电影批评下进行生产,要求老一代导演们既要叫好,又要叫座,确实勉为其难。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