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革命申遗被指外交失败 安倍成众矢之的
- 发布时间:2015-07-08 10:5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日本J-CAST新闻网7月7日报道称,由于韩国的反对而曾被一时搁置的关于是否将“日本明治产业革命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审议,最终在韩国“勉为其难的调整”下正式通过了日本的申遗请求。不过,这种暧昧的结果很可能成为埋在日韩关系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报道称,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议现场,日本代表虽然发言承认了在部分申遗的设施中可能存在“违背来自朝鲜半岛人民的个人意愿而将其强掳”的情况,但就日本方面的认识,这并不是韩国所主张的“强制劳动”。不过韩国方面对此的反对声高涨,称“不论在谁看来这都是‘强制劳动’。”可以说日本方面事实上对韩国做出了让步,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推特和脸谱等社交平台上却俨然一派城门失火的景象。对他的批判蜂拥而至,还有人质问他称,“这难道不是第二慰安妇问题吗?”
韩方解释:“严苛环境下的强制劳役”
据报道,导致问题的是确定日本申遗成功后联合国政府代表部大使佐藤地的发言。佐藤称,“1940年代,在几个设施中,有很多被要求违反自身意愿(brought against their will)、强制在严苛环境下工作(forced to work under harsh conditions)的来自朝鲜半岛的人民”。他还表示,日本政府还投身于建设广告设施,以求人们理解上述问题以及在第二次大战时期政府的征用政策。
而在这之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则表示,“我国代表发言中的‘forced to work’等用词并没有‘强制劳动’的意思”。
然而韩方对此表示不能接受。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通过非正式的韩国翻译,认为日本代表所说的意思是“违反本人意愿强行带走,并强制其在严苛的环境下进行劳役”。
韩国CBS电视台也传达了类似的信息,称“外务省内部谁看了‘against their will’、‘forced to work’这样的英语原文,都为理解成‘强制劳动’吧。日本否认这一点真是愚蠢至极的反应”。
关于是否能“从用词中读出‘强制劳动’意思”的问题,日本方面也召开了记者会。在7月6日上午的记者会上,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仅表示,“岸田大臣已明确表示,完全没有‘强制劳动’的意思”。而在下午的见面会上,他称“是依据(根据国民总动员法制定的)国民征用令对朝鲜半岛出身的人进行征用的。我们重申,绝对没有强制劳动的意思”。不过,究竟为什么“forced to work”不是“强制劳动”还是让人无法理解。本来日本就无法清楚说明征用和“强制劳动”究竟有什么区别,且“强制劳动”给人一种“暴力强行带走”的印象,光凭日本这样的说明是无法让世人接受的。
承认“强制劳动”将再次掀起战时补偿的议论的热潮
尽管日本方面一贯的立场是“包括朝鲜半岛出身的被征用者在内,日本与韩国之间关于财产请求权的问题,就已经在1965年通过日韩请求权协定,从法律上完全并且最终的解决了”(日官房长官菅义伟),但在判决时,日本同意了对战时征用的个人的补偿请求。以这一最高裁判所的判决为背景,韩国国内关于战时补偿的议论再度死灰复燃。如果日本政府认同将这次的发言解释成“强制劳动”的话,很有可能让这一话题再次掀起热议。
日官房长官菅义伟努力消除该事件的影响,他表示“通过与韩国政府高层交涉,韩国政府此次并没有就日韩间请求权问题利用我们代表发言的意图。这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一般来说,“高层”可以解释为“阁僚级别”,菅义伟的话中所指被认为是韩国外相尹炳世。不过,虽然菅义伟称,“已经过高层人士的确认。这是国家与国家的约定”。但这一“国家与国家的约定”是否会被遵守还未可知。
也有人认为这次的问题是日本的外交失败,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脸谱和推特等社交平台上,“这是第二慰安妇问题”、“这是不能容许的卖国行为”等批判也蜂拥而至。
据报道,日本舆论对韩国采取强硬态度已成事实。例如在经常刊载对近邻诸国批判的富士晚报7月6日的报纸中,“反韩扩大”的标题就登上了头版头条。(实习编译:邓琪 审稿: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