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让大数据服务于大流通

  • 发布时间:2015-07-07 17:31:00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吴力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后,大数据将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有望真正走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当中。在商务领域,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的监管效率,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大数据不再是一个远离普通人的概念,今后将更多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根据《意见》中26项重点任务分工,明确指定由商务部承担的有两项,主要涉及建立产品信息溯源制度和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督管理,其中产品信息溯源制度等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并实施。业内人士就此表示,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等的监管效率,让老百姓消费得更明白更放心。不过,真正发挥大数据的威力,还需要面向大流通领域,更系统地推进。

  大数据有大作为

  “《意见》的出台,回应了消费者当前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安全既关系民生,也关系提高居民消费信心,进而关系到内需的稳增长。

  赵萍表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应突破传统的监管方式,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效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恰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可以增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市场主体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做到相对客观。”北京地大物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米克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田间地头开始,可以对土壤、水分以及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在加工、包装、城际物流以及末端物流等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大数据、视频监控、射频识别、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这不仅可以保证二维码追溯信息更加准确客观,还可以实现源头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监管。”

  系统工程

  从国际视野看,大数据并不新鲜。2012年3月,美国公布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2013年6月,日本公布“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志在建成“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此外,韩国、俄罗斯、英国等国也已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

  赵萍表示,中国的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业具备一定基础,但从大流通的角度来看,还需更加系统化地推进:除了继续完善流通领域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还应打破传统小流通的概念,在全产业形成更加系统性的信息链条。其中,尤其需要推动不同产品标准的统一,推动二维码等信息编码的统一,推动信息查询平台的统一,推动全产业链信息共享。

  米克表示,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监管,成本是最现实的难题。据他估计,从源头到餐桌,种一顷地的杂粮仅硬件设施投入就需要大约5万元,收回成本大约需要3~5年。

  更影响企业积极性的是市场的认可度。米克表示,当前消费者对二维码追溯以及食品质量的认知普遍不高,采用了信息技术的产品往往会因为价格较高而受到冷落。“建立追溯体系既需要企业行动,也需要政府、媒体、公众等都来参与。”

  据了解,商务部从2011年开始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可追溯商品从最初的10余种增加到300余种,覆盖企业达6000多家。最近,商务部上线“E追溯”微信公众号,吸引公众参与。

大数据 详细

涨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紫光股份 80.14 10.01%
2 东软集团 15.94 10.01%
3 赛为智能 18.52 9.98%
4 航天信息 27.13 7.28%
5 天源迪科 17.00 6.25%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天夏智慧 12.58 -5.77%
2 上海钢联 74.30 -3.19%
3 美的集团 52.84 -3.10%
4 南威软件 12.10 -2.97%
5 奥飞数据 75.28 -2.87%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