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遇上物联网,会擦出怎样火花?
- 发布时间:2015-06-30 01:30:2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进门能够自动开灯,出门家电自动关闭,实时对室内家电运行监控……”这是我们熟悉的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场景。而当物联网遇上金融,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当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中国的几万亿动产赋予“不动产属性”,那将是怎样的一片金融蓝海?
6月29日,平安银行在上海重磅发布又一创新成果——物联网金融。目前,这一新技术已在汽车业、钢铁行业破冰,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变革供应链金融模式,带来动产融资业务的智慧式新发展。
银行质押资产加“保护伞” 重振银行动产融资
“全国每年仅钢材消耗量就达7亿吨,金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球半壁江山,实体经济对大宗商品仍有巨大的需求。”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物联网金融发布会上表示。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评级体系。此前发生的铜贸等信贷危机正是因为银行缺乏对动产质押物的监管,信用评级的主观差错导致巨大的金融风险。目前,金融机构还缺乏对实体企业的有效掌控,银行沿用多年的仓单质押、互联互保等传统的大宗商品融资业务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信用恶化导致企业普遍陷入融资困境。
许多金融人士表示,物联网让汽车、钢贸、铜贸等动产具备了不动产的属性,如钢铁贸易中,物联网可全过程、全环节地堵住钢贸仓单重复质押、虚假质押等一系列动产监管中的问题。
传统的动产融资业务,企业将合法拥有且银行认可的动产交由银行委托的物流监管方进行监管,物流监管方通过派驻监管人员实施人工现场监管。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有可能存在重复抵质押、预警不及时等系列风险。
而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为银行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以正在试点的钢铁行业为例,平安银行联合感知集团引入感知罩等物联网传感设备和智能监管系统,在全国钢材交易的重点区域推进了大型仓库的智能改造升级,实现了对动产存货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系统化、智能化管理,使客户、监管方和银行等各方参与者均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全面感知和监督动产存续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有效解决了动产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对于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过去企业要申请银行贷款,银行要考察企业的财务报表、管理者的素质、团队情况、用户情况、生产情况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必须要有抵押物,才能最终获得贷款。但安装了物联网的感知卡以后,物联网相当于镖局,进行实时监管,可以实现全过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银行可以放心地发放贷款了。目前感知集团已携手平安银行让这一概念落地。
邵平表示,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让信用评级从人防变为技防,“主观评价”让位于“客观评价”。物联网金融的动产质押,将深刻改变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也将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科技打造新型智能仓单 规范商品流通秩序
现在,部分银行派驻4S店的贷款监管员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原来靠人工监管车辆售出、还款前的“一举一动”——人工盘点、查对质押资产,环节多、疏漏多、压力大,现在,物联网与金融的有机融合催生“物联网金融”,全面监控每辆受质押的车辆,银行资产得到充分保护。
一个智能卡、一套后台控制系统、一部智能手机,不到半分钟,就能对待售汽车构筑一个网上的“虚拟围栏”,让银行资产保护起来;一旦车辆移动出“虚拟围栏”,系统就默认车辆处于非法移动状态,云端管理平台会得到告警,云端管理平台显示出车辆轨迹。即使物联网金融设备被强拆,监管员手机也会有告警信号,行车安全和移出安全位置均有不同的颜色在网上即时标出。
平安银行介绍,物联网可以让传统智能安防监控从事后追踪变革为事前预警,让传统基于RFID、条码、二维码的物流信息化被动管理变革成主动无遗漏环节监管。物联网对传统金融业的变革将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国内钢厂和钢材重点集散地,平安银行正联手大型仓储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仓库的物联网智能改造升级。改造后,在货物卸载过程中,重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入库货物的重量,并传输至后台仓单管理平台。同时,定位设备实时监测和采集入库货物所存放的仓库位置信息,仓库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而仓单管理平台可根据各类信息生成仓单,并对仓单锁定,激活报警服务。
目前,这种仓单将成为特定实物的唯一“身份证”。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动产统一登记平台有效支持的新型仓单,将从根本上解决动产重复抵质押问题。
“物联网金融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全面降低虚拟经济的风险,将深刻而深远地变革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国家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感知集团总裁刘海涛表示,不同于通过电子报盘解决流通环节信息不对称、但无法监管过程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全新的模式将带来新的电商模式——物联网电商。用刘海涛的话讲,这一电商模式将会对动产实现一个全程无忧环节的监管。动产融资业务将迎来全新蜕变!
(科技日报上海6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