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擦亮“北斗” 引航苍穹

  • 发布时间:2015-06-27 05:53:2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全面启动,2003年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2012年底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面向亚太地区正式开通服务,2015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北斗全球系统导航卫星。

  在北斗问天的征程上,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中心主任王飞雪教授的名字耀眼夺目。他投身北斗事业20年,攻克一系列攸关北斗系统成败的核心关键技术,用忠诚智慧与使命担当,擦亮“中国北斗”!

  突破导航技术瓶颈

  上世纪90年代,世界导航定位领域风起云涌,而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却被一个瓶颈问题卡住了——信号快速捕获。这项技术经过国内专家10年攻关未获突破。

  从海湾战争爆发就已高度关注国际定位导航技术发展的王飞雪,在一次调研中了解了此事。看到攸关国家安全的系统工程研制受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几个不眠之夜,经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验数据的研究对比,他发现,破解信号快速捕获难题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从数学理论上找到突破口。

  很快,王飞雪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时任系主任庄钊文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带领王飞雪和雍少为、欧钢三名博士生继续深挖、精算,最终设计出“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传输技术方案”。1995年6月,当他们把这套充满创新理念的方案送到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总设计师陈芳允院士手中时,陈院士赞不绝口,给予大力支持。

  抱着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台式计算机,以及4万元的经费,王飞雪和雍少为、欧钢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程。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大的仓库里扎下营盘;缺少仪器设备,就东挪西凑四处借。3年后,当显示器上脉冲闪耀,信号捕捉成功的一刻,业内20多位专家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十几年困扰着北斗问天的瓶颈技术,竟然被3个导航定位领域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解决了!

  这是王飞雪第一次亮剑北斗,随后剑气如虹一发而不可收。

  2006年,国家准备对北斗一号导航系统体制进行升级。当时,北斗一号已成功运行多年,系统运行稳定正常,大家一致主张,继续沿用原来的技术指标和基本参数,只需适当增强入站链路抗干扰能力、提升系统在某些特殊场合的稳健性即可。

  王飞雪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北斗一号服务性能全面升级的绝佳机会。“科学的高峰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认为,如果仅仅是单纯的硬件更新,对系统性能效果提升不会有质的飞跃。

  3个月挑灯夜战,几十人彻夜不眠,王飞雪和团队大胆提出了一套最新的编码理论改造应用方案。经过论证后应用到北斗二号上,带动了整个北斗短消息服务系统效能的跃升:所有的终端设备功耗降低一半,抗干扰性能提升一倍,各项参数达到最优值!

  2012年底,升级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面向亚太地区开通服务时,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来贺电,对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王飞雪教授领衔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予以表彰。

  今年3月30日,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首颗实验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在这项任务中,王飞雪和团队承担了30余项任务,是国家唯一同时承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体制、卫星载荷、地面运控、测试评估和装备应用任务的团队。

  “下个目标就是拿第一”

  在北斗导航定位领域成为知名专家后,国内外许多大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以配备个人实验室、研发队伍和百万高薪的优厚待遇向王飞雪发出邀请。王飞雪说,北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实现理想、为之奋斗的毕生追求!

  忠诚和智慧让他很快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雁,每当遇到急难险重的问题,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王飞雪。

  2007年底,我国第二代导航卫星运行中,受复杂电磁环境干扰,卫星通信发生了阻断。如不在3个月内解决问题,不但下一颗星不能发射,即将组网的十数颗卫星发射也将无限期推迟。

  国内同行多数倾向于引导卫星“躲”着复杂电磁环境走。因为“躲”已有先例,而“抗”还是未知。

  “不行!这一‘躲’国家就要遭受数十亿元的损失!况且,这次躲过去了,下次再遇到怎么办?”王飞雪坚决反对。

  “3个月拿出‘抗体’!”在那个冰雪肆虐的寒冬,王飞雪和团队玩命似地与时间赛跑。吃住都在实验室,连大年三十都没人回家。不到3个月,具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载荷横空出世!

  凭着亮剑精神,王飞雪和团队先后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监测接收机、精密测距码模块及注入系统、主控站测量及通信系统、RDSS业务信号收发分系统、时间同步注入站、星载上行测距终端等地面设备。在最近一次针对实用商业化全球系统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源功能测试中,他们研制的产品以95分高居榜首。王飞雪还带领导航中心研究小组从技术支撑到国际通行规则等各个方面深入“切磋”,使中欧卫星导航系统长达8年之久的频率协调谈判最终握手言和。

  今年4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导航论坛上,俄罗斯导航产业界在探讨全球4大导航系统发展水平时,一致把中国北斗排在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盟伽利略之前。王飞雪在会场上静静地听着,内心无比激动:斗转星移,20年的奋斗,北斗排名从第四上升到第二。回国后他对前来迎接的同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下个目标就是拿第一!”

  随着北斗事业的发展,王飞雪攻克的难关越来越多,取得的成果越来越显著。有人说,功成名就后的王飞雪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腰包”了。然而,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起,王飞雪就将获得的每一笔项目支持经费由集体统一管理使用。此后,不论团队如何发展壮大,项目如何增加,成员更换了多少茬,大家都能做到把有限经费花到刀刃上。

  2012年,北斗团队潜心十年磨一剑后首次报奖,王飞雪和团队骨干决定,多给贡献突出的年轻人创造机会。上级机关为此专门通知,他和另外几名专家每人可在2个项目中报奖,可最终他们每人只报了一项。

  2013年底,王飞雪和团队荣获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特别奖”。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