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等了几周都没见动静,还会降息吗?

  • 发布时间:2015-06-25 05:34:57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等了几周都没见动静,还会降息吗?

  周小川在美受访时未作表态,但业内认为还有戏

  在连续几周降息降准的预期落空之后,市场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各种渠道释放的多种信号错综叠加,让不少人士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一时难作抉择。

  周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接受记者采访时,拒绝就中国是否还会降息表态,并称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前期降息降准对于降低长期融资成本的效果有限,但是货币继续宽松仍然有必要,预计空间可能有所收窄。未来,刺激经济进一步复苏不能仅依靠货币政策,需要更多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护航。

  是否再降息,周小川未予表态

  中美第七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于6月23日、24日在华盛顿举行。周小川在参加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水平。他拒绝就中国是否还会降息发表评论。

  周小川指出,美国仍然对中国保持着大规模贸易赤字,因此美国方面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不太合理。

  他认为,应该从一个国家对全球所有国家的出口和进口水平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已经从近年的高点10%左右回落到2%以下,这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处于很平衡的水平。

  针对美国财长Jack Lew敦促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一事,周小川表示,这样的说法并非美国官方的一致意见,只是美国方面在某些特定场合的说辞。

  今年5月,Lew曾表示,中国需要开放经济及货币,让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他还表示将花时间观察中国是否已改变汇率政策,是否符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透明化协定;需观察人民币承压时,中国是否能避免进行干预。

  市场预期悄然生变

  本来非常强烈和明确的降息降准预期,最近变得有些模糊。有不少人猜测,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调整。整个市场陷入一种持续的观望氛围之中。

  6月23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现空窗,这已是央行连续第19次在公开市场暂停逆回购。除了暂停逆回购,不久前央行向部分机构进行了定向正回购,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总操作量逾千亿元人民币。正回购实则意味着央行是在“回收”市场上的流动性。

  另据媒体报道,央行至少没有全部续作上周到期的约67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不续做则意味着央行没有进一步宽松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实际上,在最近一段时间,在新股发行、商业银行上半年末考核等多重压力之下,银行间流动性略显紧张。但此时,央行并未选择按照更低的利率完成MLF续发,也引得市场的猜测,央行是否在变相收紧流动性。

  实际上,大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定向正回购操作,还是不再续作MLF,都并非央行主动而为,而是商业银行从自身出发,不愿持有更多的流动性。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市场本身已经不缺乏流动性,央行若继续注入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可能将是无效的,或者不能形成有效的信贷投放。

  “货币政策实际上还是总量政策,央行也无法控制资金的流向,而资金具有逐利性,可能在多绕了几个圈之后,又进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而非政策当初希望引导进入实体经济中。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加大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央行可能也在观望。”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记者说。

  资金面难言收紧

  前期降息降准的效果看似有限,那么货币政策是否还会继续宽松?不少业内人士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认为货币继续宽松仍有必要,但空间可能收窄。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经过两次“全面、定向”降准,金融体系流动性宽松,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增加;5月贸易顺差扩大至近600亿美元,外汇占款增加,这都将降低降准的紧迫性,挤压进一步降准空间。但是,从长期来看,伴随美联储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迎来加息时点,以及中国进一步加大资本项目开放的力度,国内资金净流出的压力可能将更大,这都意味着仍需降准操作来进一步释放流动性。

  而从短期来看,地方债发行也需要资金面的护航。中信建投发布报告称,货币政策仍然处于放松周期之中。目前第二批置换债券已经开始发行,而第三批置换债券可能也在酝酿之中,毕竟目前两批一万亿置换的仅仅是以2013年6月底审计口径为准,从微观调研来看,2013年6月底至2014年12月底债务增长的速度显著高于此前,这一部分债务的偿债压力更大。在地方债置换结束之前,央行都会给予货币政策配合,并且保持资金利率的宽松。

  不过,不少市场人士也称,除总量政策之外,未来货币政策将加大定向放松力度。此前,央行官方已经确认分别于2014年9月、11月,2015年3月、5月经四次操作将PSL利率从4.50%下调至目前的3.10%,未来,PSL以及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央行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选项。

  货币政策非万能灵丹

  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的基调难言调整,不过此次市场预期的微变也反映市场正在逐步意识到,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味依靠放松货币政策,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刺激市场有效需求以及稳增长方面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难以传导到长端的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利率,这使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靠宽货币几乎难以实现。“央行多次下调了贷款基准利率,但由市场机构报价形成的LPR(贷款基础利率)下降的幅度没有那么大。”上述商业银行人士表示。

  温彬表示,在未来可能继续采取降息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着力完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形成机制,以及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从而确保货币政策目标有效传导。

  实际上,货币政策并非万能药。正如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一次论坛上所说,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对于稳定经济和抑制通货膨胀非常有用,但在经济萧条时要刺激经济则非常难。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