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市值管理偏离正轨需要警惕

  • 发布时间:2015-06-23 10:30:2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个好的管理方式利于企业健康发展,而偏离正轨的运作模式或将带给市场较大的伤害,近年部分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运作偏离,需要警惕。

  笔者观察A股市场发现,今年以来,重组加市值管理的公司表现神勇,诡异式暴涨特征明显。虽然股价上涨有市场总体上涨因素的带动,但笔者认为,这种上涨显然更是受到了去年5月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影响。当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值得肯定,但随着一些公司利用重组加市值管理的刺激股价上涨,估值出现了较大的泡沫成分,信息披露与操纵股价式的迹象出现,甚至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迹象开始不断体现。部分公司的市值管理已演变成一场闹剧,其隐含的投资风险累积日甚,投资人利益有可能在闹剧过后受到严重伤害。

  从现实市场情况来看,我们看到不少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值管理过程,与股票发行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去年5月份鼓励市值管理以来,中国股票发行依然采取的是审核制,这种体制背景下,可以为相关上市公司实施重组进而形成市值的上升题材提供节奏支持,其原因就是股票市场的壳资源价值依然。如果其他非上市公司想通过IPO,不仅要排队,同时也具有相当的时间周期,重组的动力依然,这此也给了不少铤而走险的上市公司与利益机构一个“噱头”。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通过与相关机构形成市值管理运作,不断的将外部资产通过重组形式装入公司,实现规模不断扩张,“讲故事”刺激股价。对于利益机构而言,操纵股价与利用内幕信息炒作获利。从资本市场目前实际运作来看,一些公司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配合股东减持和管理层股权激励,从事涉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行为,这些以市值管理为名的行为,其本质目的是维护少数人、个别人的利益,却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违反了“三公”原则,尤其对中小股东造成很大的损害,也挑战了监管层的监管底线。

  笔者注意到,一些涉嫌违规迹象的绩差公司,这些公司不仅不断的重组,名称与业务不断变化而且配合相关机构进行时点性的定增、大比例分红等,实际上内幕交易特征较明显。虽然管理层今年没有对市场焦点类重大违规公司及时出手,但从监管层最新表态来看,出手治市从严的可能性加大。

  当然,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我们应该对好的公司给予肯定,不能全盘否定,但也应该看到目前突出的问题实际上已到一个非常危险的极端。2014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此后一年多来,以做大市值为导向的价值管理如火如荼。今年5月22日,证监会对外公告查办了一些案件,其中个别案件是涉及编题材、讲故事来操纵股价,协同内外联手操纵股价。当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查办工作主要针对六类市场操纵行为,涉及到12起异常交易类案件。从相关公司暴露出的问题看,实际上均有着伪市值管理的运作的现象出现。

  笔者认为,由于认识上的不清晰,当前市场上出现了滥用市值管理的概念,以此掩盖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已大面积体现。实际上,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关键,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的。市值管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注重的是价值挖掘和资产的净化,而国内则演变成股票价格的包装与炒作、操纵与内幕交易等。成熟的资本市场没有市值管理概念,而是指价值管理且需要严格遵守市场法律与规则,决不可内幕交易与违法违规、编造虚假信息,否则将受到严厉的监管及时的惩罚甚至退市,而国内市场上,市值管理的公司公然违规违法,编制虚假信息,联手进行股价的对赌式炒作。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推行以价值为中心的市值管理是无可厚非,但“市值管理=价值管理≠股价管理”是市值管理的核心所在,目前所出现的打着以市值管理为名,进行编故事、操纵股价与精准配合,涉嫌内幕交易的公司已将市值管理演变成一场闹剧,偏离了其核心。对于此,监管部门须严守底线,及时严格执法,以净化市值管理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