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还原蓝光危害人眼的真相

  • 发布时间:2015-06-21 01:30:3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刘晓莹

  ■周末特别策划

  一则世界卫生组织(WHO)爱眼协会的研究报告最近在网络上不胫而走——研究表明,2006年至2008年,因蓝光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万人失明。爱眼协会在2009年底发出橙色预警:“蓝光辐射对人类的潜在隐性威胁将远远超过苏丹红、三聚氰胺、SARS(非典)、H1N1的破坏性,无形中吞噬人的双眼。”

  有关蓝光危害的新闻伴随此类“研究”频繁见诸媒体。国内有报道称,一位8岁的山西儿童因喜欢盯着电视看,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模糊。专家分析指出,导致孩子视力模糊的“元凶”其实是电视蓝光。英国《每日邮报》也引述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研究称:若长时间持续暴露在LED(发光二极管)灯的蓝光下,可能对眼睛的视网膜细胞造成无可救药的伤害……

  蓝光真的如此可怕?带着这样的疑问,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以期了解蓝光危害的真相。

  蓝光是什么?

  “自然界的光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不同的波长在视觉上呈现出的是不同的颜色,比如波长在600—700纳米的光,我们看到的是红光,500—600纳米的光,我们看到的是黄色的光,蓝光是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的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蔡建奇告诉记者。

  物理学研究表明,波长越短,能量就越高,穿透力越强。蔡建奇解释说:“正因此,人们会特别关注蓝光对人眼的危害。”近年来出现的LED光源以及各类以LED为发光源的电脑、手机、电视机屏幕等,其光源的峰值光谱都是这种短波蓝光。“现在大家接触这些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也就更加关注蓝光对人眼的影响。”

  蓝光真能致盲?

  2014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金子兵教授主导的视网膜再生医疗研究组,针对蓝光LED光源的视网膜损伤问题进行了专项细胞分子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蓝光峰值光谱在400—440纳米区间内,照度在500lx(勒克斯,是照度的单位)以内,持续直射2小时以上,会出现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甚至凋亡,蓝光峰值光谱在460—500纳米区间内,照度超过1500lx以上,持续直射3小时以上,才会出现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和凋亡。

  “由于目前正规的LED光源的峰值光谱基本都在450—470纳米范围内,常规光环境照度一般不会超过600lx,并且LED照明灯具都会在LED光源的外面进行结构封装,LED电视、手机、电脑屏幕则都采用背发光或者侧发光模式,因此可以说目前大多数正规厂商生产的LED照明灯具和LED显示屏不会造成蓝光危害,就是说蓝光不会对视网膜造成损伤。”蔡建奇说。而同期上海时代之光检测中心对LED照明产品的抽查也验证了这一观点。

  经调查,WHO官方网站(http://www.who.int/zh/)上并没有任何与蓝光致盲相关的新闻、报告、声明和预警等信息,甚至WHO中并不存在“爱眼协会”这一组织。而近来传出的有关蓝光致盲的的信息是2010年8月我国广东的一家做电脑防护镜(膜)的企业首先开始宣传的。当时文中所述是“电脑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并配有像模像样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继续往下看就会发现,这些新闻都是为了推销所谓的电脑辐射防护眼镜。而到了2012年,该页面将“电脑辐射”四个字全部替换为“蓝光辐射”,其他内容一字不变出现在了各大网络平台上。难道蓝光辐射致盲是商家利用网络传播不实信息,目的是宣传相关的抗蓝光产品?蔡建奇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蓝光到底会对人眼产生哪些影响?

  尽管蓝光不至对视网膜造成损害,蔡建奇表示蓝光依然有可能对人眼造成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是引起视疲劳上升。”蔡建奇说。他介绍,2013年—2014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进行了LED蓝光对人眼视觉疲劳影响的研究,近600人次的人眼视觉生理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导致人眼出现色觉偏差的基础上,采用屏蔽15%的蓝光照明灯具和显示产品的被试者的视觉疲劳度较不屏蔽蓝光的被试者的视觉疲劳度低了近21%。“因此蓝光含量过高有可能会引起视觉疲劳增加。”蔡建奇说。

  第二是对眼生理发育可能产生影响。2013年—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共同进行了蓝光对于鼠类眼部生理发育影响的动物实验。实验显示,蓝光有抑制鼠类的近视出现的效果。“尽管动物实验的结果尚不能证明其是否对人会产生降低近视诱发的效果,但是可以基本确定蓝光可能会影响眼部生理发育。”

  第三是长期在此类光环境下作业,年老时诱发人眼黄斑变性的可能性会增高,但是目前这仅是根据流行病调查的数据进行的推定,尚没有具体实验依据作为有效佐证。

  了解蓝光 我们要有自己的数据库

  蔡建奇和他的研发团队针对光健康展开跨领域、跨学科的专项研究已有4年多时间,通过8000多例中国人在不同光环境下的视觉人因测试结果表明,适合于中国人眼特点的光环境要求与适合于欧美人的光环境要求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中国人的瞳孔平均为3—5毫米,欧美人平均为6—8毫米,我们的皮肤色素较欧美人更高,耐光性较欧美人更强……这些生理差异也决定了我们的视觉健康和用眼防护与欧美人是存在差异性的。”他说,“但现阶段,国际照明、显示产业在光源设计、照明设计中都以欧美人种的生理特性为范例,占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量的中国人群无数据可依,因此造成我们各类相关标准只能依据欧美人种的生理特点制定,而我国人种事实上在眼部结构和耐光性上与欧美人种存在极大的生理差异,因此构建以中国人群眼球特性为基础的生理多参数数据库,并将其指标成果应用于相关国家标准,既是有效提升国人健康质量的需要,也是有效弥补目前国际标准缺陷的需要。”

  蔡建奇表示:“目前我们的研究团队正逐步完善发光产品的视觉健康舒适度评价技术,展开光对人眼细胞影响的分子机理研究、基因或蛋白分子的干预及防治研究,加速构建以中国人群眼视功能为基础的生理多参数数据库,加快光健康领域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推进光健康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应用。”

  “利用蓝光危害谣言推销各类防护产品的消息频出,直接影响着LED产品甚至LED产业的良性发展,只有相关研究工作尽快跟上,我国LED产业才能占领下一代以人为本的智能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因此针对光健康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蔡建奇说。(科技日报北京6月20日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