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就业导向政策必须真正落实

  • 发布时间:2015-06-17 13:31:0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达到700多万,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而“双创”本身即是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方向之一,也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动力。将以大学生就业为代表的就业问题常态化解决,需要宏观政策以“双创”为契机,从促进经济发展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和调整。

  就业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与居住权同等重要,也就是常说的安居乐业。在西方式的以自治为核心的直接式民主制度下,选票决定了政策走向,因而就业从来都是宏观政策的核心问题之一,不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是难以获得选民的选票支持的。在我国的代议制民主体制下,就业只是宏观政策的议题之一。

  未能成为宏观政策的核心并非就业问题不重要,而就业问题的倒逼往往成为宏观政策调整的现实推动力,而不是从政治与制度层面上自然而然地形成宏观政策的就业导向。如此一来,在就业问题倒逼下的政策调整往往就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时“抱佛脚”行为,譬如上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化解新增就业问题的权益之计。违背社会发展潮流和基本人性追求的“上山下乡”终究难以持续,汹涌的返城潮流又推动了旨在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调整,构成了改革开放的推动因素之一。

  大学扩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年为延缓就业压力和扩大内需的应急之策,这一政策实施的积极结果是完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相对普及,让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对推动全社会青年素质的提高贡献卓著。但是过度的教育产业化让高等教育成为大多数学生家庭的财务负担,甚至让一些贫困家庭因此变得更加贫困,导致寄予了全家期望的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而就业市场现实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又让这一问题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成为考验领导人智慧的社会问题。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基本上不可能以回归农村这一传统的“隐形失业”的方式来化解就业压力,而“蚁族”晋身社会主流,貌似是新就业大学生的社会层级上升问题,实则是整个社会的未来与希望的信心支持问题。吸纳大学生就业,为年轻的学子提供创业环境,赋予年轻学子未来实际上也是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创造未来。

  国企和央企是社会的稳定器,天然地需要承担社会新增就业的责任。但是国企和央企对上负责的体制导致了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取向,新增投资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天然地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缺乏社会关系资源的来自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学子们在现实中又缺乏进入这些企业的机会。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以及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追求带来的就业压力推动下的政策创新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推动因素之一,而宏观政策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应是政策与制度创新的核心之一。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正好为宏观政策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调整提供了契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市场的守夜人,政府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同时,宏观政策理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而就业导向应该成为宏观政策的核心之一,“两创”正是促进就业的战略性举措。

  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创新,还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今后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仍然蕴藏于制度变革之中。创新将打破要素流动的制度藩篱,赋予以人为核心的要素流动的自由,以促进经济发展来创造更多的创业与就业机会,促进宏观政策就业导向的真正落实。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