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外老年人怎样理财

  • 发布时间:2015-06-10 01:36:41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由于国际上的股票交易、债券交易、贵重金属买卖已有数百年历史,庞大的市场和复杂的供需关系、多次重大沉浮的教训以及交易的法律和税收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因而使得很多国家的普通人对这些交易方式持谨慎态度,轻易不愿深入,他们中很多人宁愿聘请专业律师、财务和税务人员协助打理,避免犯错。

  在福利较好的众多国家里,普遍存在缴税数目巨大——毕生余钱不多、退休较晚(离职时年龄较大)等特点,所以老年人一窝蜂炒股的情况并不多见,加上退休金和医疗服务稳定,富裕国家的老人要比年轻人更希望享受安逸的晚年。

  这并不是说国外老年人就不再理财了。很多老年人到了退休时,还没有还清房贷甚至学贷,他们还要不停地缴纳地产税和各种保险费用等,因此如果他们还有精力的话,理财仍是他们老年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德国

  研究股市资料充实忙碌

  德国人天性严谨,做事一丝不苟,且略带保守。65岁的迪恩拥有自己的小型企业,历年来收支基本平衡,而且德国的教育和医疗都近于免费,所以他没有为子女的教育和全家的健康担过心。直到快要退休时,他有了一定的积蓄,开始考虑做一些投资。因为德国的房地产物业税很高,投资商用房产每年要缴纳40%左右的地产税,这显然不在迪恩的承受范围之内。投资基金是较为稳妥的计划,而如果迪恩想购买国际股票,他也可以临老再“玩一把心跳”。

  不过,老迪恩可不想心跳过速。迪恩比较看好新型科技/电子产业,于是他坐下来对英、美、日等国家的上市公司作了一番比较,选中了一家北欧和一家美国的企业,他把这两家公司历年来的公开数据、新产品销售情况及客户反馈,领导层的组合等等文件,都找齐了认真研究,这段时间大约用了几个星期。其间,刚好美国的公司宣布将任命新的CEO, 迪恩立即收集这位未来领军人物的个人资料,发现他在过去的经历中,领导能力不错、声誉很高,而且一直锐意创新。虽然迪恩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个公司的历史,可还是决定“仓促上马”,事后他不断地自嘲这个决定像极了一个“赌徒”。但是实际上,因为他的先期研究,所以对该公司股票的涨落周期预测准确,几次抛售和回购都很成功。

  大多数德国人拒绝盲目投资后的“听天由命”,不会跟风购股,新闻上也很少出现股市大波动的消息。而老迪恩退休后,经常性地研究股市资料,也让他十分忙碌。

  加拿大

  向银行举债购新房

  根据加拿大近年来的实际情况,该国的住房升值水涨船高,尤其是在东西两岸的城市和郊区,民居不仅价格看好,而且放贷利息相对较低,这是其他国家少见的情况。

  已经退休的64岁的凯瑟琳在丈夫去世后,用领到的人寿保险金,在多伦多市东侧的一个公园旁,买了一个装修美观的三居室的单元,非常满意。可是她的现金不足,于是用原来的老房子作保,向银行举债,借款近20万加元。以前的理论都认为,退休后的老人不宜负贷才好,但是凯瑟琳对还要还贷多年并不特别焦虑。

  首先,凯瑟琳认为自己再住在老房子里,对亲人的怀念太重了。她很喜欢现在的住房,认为用“银行(先垫付)的钱,给自己买一个舒服的晚年”非常重要;其次,凯瑟琳用现有的退休金和国家养老金,支付目前的月供还不算吃力,而且根据加拿大的法律,还贷的利息可以获得省税额度,所以很合算;再加上房屋价格的增长很快,只要坚持一到两年,原来老房子出售后,能够拿到很多现款,将加速还贷速度。

  不过,凯瑟琳倒是不能拖太久,因为两处房子的高额物业税,对她是个较大的负担。

  美国

  “巴菲特风格”投资

  不少美国人至今认为,要理财就必须学习专业知识,或是聘请专业公司,最好不要自己轻易出手。这种观点由来已久,特别是经历了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的几次金融风暴之后,尽管网上股票交易操作简单,但是很多人还是寄希望于“有名和有规模”的投资公司和经纪人,依赖他们的建议进行投资、借贷和财务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盲目投资,坏处则是助长了金融领域投资的诈骗行为,导致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揭发出来的“庞氏骗局”层出不穷。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告诉股民说,他的投资策略就是做长线,让时间说话。不少美国人也不约而同地采取这种投资方式,不急于抛售。等到他们年老之时再出手,大多是稳赚。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对年长一代的心理。

  案例

  美国老人本杰明现在81岁了,他曾在一个钢铁公司工作直到退休。现在他和太太已经付清了房贷,靠公司的退休金、国家养老金和个人积蓄生活,日子过得很平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本杰明的母亲很有先见之明地购买了50股美国电话和电讯公司的股票,并将它们转送给了本杰明。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本杰明认为自己工资尚且够用,就一直没有动这些股票。而美国电话和电讯公司多年来的业务经历过巅峰,也有过低谷,其间进行过多次股息分红、股票分割(拆股)等运作,本杰明都没有提现,而是一再地重新投资,他再未购买新股,但是持股数量却不断增加。到了前年,老人终于下决心卖出了四分之一的该公司股票,收入七万多美元,去年他又卖掉同样数量的股份补贴生活。

  另一位老人丹则在自己退休前,购买了福特汽车公司股票,并且给两个只有4岁和5岁的孙子各买了两只原始股。祖孙三人后来密切关注股票的进程,一起搜索该公司的新闻,了解公司的市场、管理层变化和阅读财务报告等,丹不仅教会了孩子们拥有经济头脑,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亲情。丹说,他的孙子们在长大后,各自就用这两只原始股票赚的钱,交纳了很大部分的大学学费,让老人非常欣慰。

  英国

  理财观念历史悠久

  英国很早就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中心,甚至在很多18至19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就已经看到其在英国国民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英国是近代/现代金融体制的发源地。在英国的大学里,普遍开设理财的专门课程,教授人们理财实践和概念,指导人们对财富建立正确的认知和科学的管理。

  由于英国的信贷制度合理与完善,所以大多数英国人对自己的就业情况,工资增长势头,各种贷款的利率和走势,都有大致的概念,所以在购房和抵押时,心中已经对还贷能力和还贷时间等等,作出了可行性的规划。

  不仅如此。女经纪人简还提醒老人们,由于英国人一生搬迁和更换工作等等原因,所以很可能多年后,也许会忘记了自己曾经开过的银行账户,或者根本不知道曾经工作过的公司里,还有一笔退休金待领。

  简说,英国人有一项传统,不少祖父母和亲属长辈们在子侄或孙辈们出生时,会用孩子的名义开一个账户,或购买一份基金作为祝贺,希望多年后能为他们派上用场。这些年代久远的钱,可能本人并不记得,可是即使当时并不多,多年来也会是个不小的数字。而正因为英国对个人资料保存良好,所以老人只要认真回忆自己的曾用名,曾经居住过的地址,银行开户的年月等等,就能在原银行查到是否还有余钱和利息。另外,求助于不列颠银行协会,他们也会很专业地帮助查找。

  而英国政府的税务部门,有责任向纳税人提供曾经供职企业的退休金详情。老年人只要提供个人资料,前公司名称,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等资料,那么老人追回退休金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本报综合消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