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儿童消费市场 太多的浮躁与势利

  • 发布时间:2015-06-08 05:32:59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孩子收获了快乐,商家赚足了银两。火热的“萌娃经济”考量家长“荷包”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隐忧——

  “六一”儿童节,欢喜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各路商家。商场超市影院餐厅纷纷亮起“亲子”招牌,各路电商卖力促销。“六一”儿童市场再次证明了“娃娃经济”的巨大潜力。然而,面对商家热热闹闹的促销,面对五花八门的儿童消费市场,许多家长却颇感无奈。

  小孩子的钱太好赚了

  “这身行头,T恤368元、短裤420元、凉鞋499元,哪里是五六岁孩子服装的价格,简直比成人服装还要贵。”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省城的王女士可没有少花钱,包括玩具、服装、电子产品、去公园等在内共消费了4000多元,其中,服装消费占了大头。

  日前,记者走访了省城多家商场和儿童服装专卖店时发现,儿童服装的价格直追成人服装,价位在百元以下的几乎难觅踪影。除了服装行业,玩具、家具、娱乐、旅游、银行,琳琅满目的商品诱惑,无孔不入的广告,无处不在显示儿童消费市场的加速升级,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掘金。

  当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儿童消费已经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时,“人小钱多”的儿童消费市场便格外引人注目。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发布的一份报告,儿童消费产业被多家投资者视为最具潜力和投资价值的行业,近几年儿童消费市场保持了15%的高速增长,2015年可能会达到2万亿元。

  在省城华宇购物广场玩具区,各式玩具一应俱全。记者注意到,一个芭比娃娃最低价200多元,其他小型玩具如铠甲勇士、变形金刚等均在200元左右。进口玩具多在500元左右,而遥控车、飞机更是在600元以上。随着物价的上涨,童装和玩具的价格也明显走高,高档玩具价格更是直线攀升。然而,令人咋舌的高价位玩具也颇受青睐,一位销售某品牌洋娃娃的服务人员表示:“节假日是生意最好的时候,许多家长会带小孩来挑选玩具,价格虽然不便宜,但一般家长都经不住孩子的请求,都会慷慨解囊,大人少花可以,孩子可不行。”

  走访中,记者发现“品牌、时尚、高档、大气”这些本应出现在成人消费市场中的词语,俨然已经成为儿童消费市场的关键词。

  其实,儿童服装到底值多少钱?动辄千元的玩具真得比曾经的“铁环”“猴皮筋”“玻璃弹珠”更能开发人的智力?答案不得而知。

  只有花钱才开心?

  梦想当警察的小明在刚刚过去的节日里过了一把“警察瘾”。小明的梦想是在时下最流行的一款体验式消费中实现的。体验性消费正成为省城当下儿童消费新亮点。

  记者在位于服装城附近的七色梦想城看到,孩子们在此能够体验近几十种职业角色。平日票价为120元玩5个馆,周末则为168元。“这里一共有30个馆,项目太多,来一次根本体验不过来,我们都来好几次了。钱没少花,就是买个孩子开心。”一位家长表示。

  在少生优育的今天,孩子成为家庭中最受重视的人,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们在对其生活呵护备至的同时,也尽量满足其各种物质和娱乐需求,加促了儿童消费市场成为一块令商家垂涎的蛋糕。目前,除了像这样的体验职业项目,省城不少综合商场设立了专供孩子享用的区域:室内攀岩、制作点心、绘本阅览等等。而其他如摇摇车之类的小型设施更是随处可见。

  商家纷纷抢滩,家长也乐于“被消费”。原因在哪儿?“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家长每天奔波于工作岗位与家庭之中,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通过购买物质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内疚感是多数家长愿意做的事情。”王女士表示。因此,无论儿童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等价格有多贵,为了能让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获得快乐和满足,家长们也甘愿掏腰包。

  像王女士这样靠物质的东西来弥补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不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手里富裕钱多了,购买力也不断增强,但为了减少内疚感从物质方面大量满足孩子就能一定带给他们快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家长应当将眼光放远,离开唯物质的怪圈,多陪陪孩子,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正确思维方面多下功夫才是。我们孩子的快乐成长是不能只建立在无节制的花钱上的。

  让儿童消费市场回归理性

  虽然孩子们的“装备”价格不菲,但丝毫不影响多数家长为自家孩子慷慨解囊。除了满足小朋友们穿和玩的需求,抱着“望子成龙”心态的父母,对幼儿教育产业更是投以莫大的投入和激情。出生仅6个月的邻居小宝,已经被妈妈报了价值一年8800元的“早教”课程。

  记者走访发现,当前省城儿童教育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只要有需要肯定能满足,“文武皆有”。文的如国学、数学、书法、围棋、科学实验,武的如跆拳道、轮滑、武术等。

  一方面,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另外一方面则是时间、精力、财力的大量付出。这种“甜蜜的负担”带来的纠结令许多家长觉得“吃不消”。在“吃不消”的同时,有时还会“上火”。鱼龙混杂的早教市场,就曾经出现过个别培训机构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关门”的情况;花千元购买的玩具,没有玩几次便“歇菜”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参与虽然丰富了儿童商品的种类,但却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使儿童消费市场变得浮躁与势利。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不少商家调高商品价格、乱打概念、夸大宣传,目的就是一个,让家长掏“腰包”。

  如何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生产企业、娱乐体验场所应在有益儿童身心健康上下功夫,家长则需要理性消费,毕竟不是花钱越多培养出的孩子就一定最有出息。

  本报记者 杨继红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