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近IT 车企扎堆硅谷
- 发布时间:2015-06-03 01:31:0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王小龙
从美国旧金山市出发,沿101国道一路往南,开车不到50分钟就能到达全球顶尖科技公司云集的科技圣地——硅谷。过去15年,这里的企业改变并影响了整个世界,让计算机和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接下来的15年,这种改变很可能还将延续到汽车行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出行和移动方式。
硅谷上演车企“研发争霸赛”
2015年春季,本田将其位于硅谷的研发基地扩大至1.5倍。几乎与此同时,福特对其硅谷研发中心进行了搬迁和扩建,计划在年内将员工数量从此前的仅约20名增加至120人以上。马自达最近也在硅谷设立了研发基地。
“爱上”硅谷的车企并非只有这几家。奔驰早在1994年就在硅谷建立了研发中心,并在2013年将建筑面积扩大了3倍多,达到约6700平方米;通用也早在2010年就在硅谷设立了一家风投公司,资金投向主要是那些研发汽车新材料和替代燃料的创新型公司。
2013年,日产在硅谷成立了研究中心,当时甚至还专门挖来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技术专家马尔腾·西尔胡斯担任研究总监,利用西尔胡斯的人脉和技术资源完成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
此外,包括大众、本田、宝马和现代在内的汽车巨头纷纷向硅谷聚集,为的是更加靠近苹果、谷歌这些高科技企业,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为汽车科技研发提供便利。
在技术上,除无人驾驶和发动机相关的传统领域外,车联网、新能源、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以及3D打印也逐渐成为了这些研发中心的发力方向。
机械制造到智能移动的嬗变
曾经,汽车业是整个制造业的明星,光芒四射,盛极一时,与其相关的多个上下游产业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200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这一切戛然而止,在给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宣告了传统汽车产业的衰落。
直到近几年,在以互联网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下,汽车业才再次萌发出新的生机。如果说底特律是美国汽车制造和技术研发的传统中心,那么硅谷已然成为具备引发全球汽车技术革命能力的新中心。
从底特律到硅谷,这不仅仅是地点的变换和更迭,更是汽车行业内外环境变化的真实写照。如今汽车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科技在整个行业及其未来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汽车已不仅仅是一部能够开动的机器,更是一部智能移动设备。
美国数据分析公司IHS首席分析师埃吉尔·尤利乌松称,目前软件在汽车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已升至10%—25%,为了支持自动驾驶以及满足加强网络安全的需要,到2025年,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有可能提高到35%。届时,全球将有2.5亿辆汽车能够联网,相当于全球汽车总量的五分之一。
正如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菲尔兹所说,他们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也是一个智能移动技术研发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在硅谷占据一席之地,就相当于获得了一个世界汽车科技前沿技术展的“前排座位”,不但能看得清,还能看得真。对竞争激烈的车企而言,快人一步,不仅仅意味着速度,有时候更意味着生死存亡。
或许是一次“弯道超车”机会
与国外相比,中国汽车产业常被视作大而不强:有大企业但没有大品牌;有大制造却没有大研发;有大引进却没有大出口。
对于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不少专家预言:汽车行业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产业技术变革,新技术极有可能将传统技术全面颠覆。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将在此一举。
日前,在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管培训中心、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和《中国汽车报》共同主办的一个汽车产业前沿高峰论坛上,不少业内专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硅谷是一个信息最直接、最快捷和人类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中国汽车工业想要在工业4.0、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取得优势,就必须积极参与其中。不到最先进的地方去学习、去吸收营养、去获取所需,那就是失误。”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对车企扎堆硅谷的现象给予了肯定,认为中国企业也应“赶上这班车”。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称,“中国制造2025”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而汽车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龙头”,将为实现工业4.0提供最强动力。新的市场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必须用新的思维重新审视汽车产业,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科技日报记者从此次研讨会上获悉,上汽目前已在硅谷设立了风投公司和创新中心,并以前瞻科技为突破口,形成“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差异化”前瞻技术研究模式。这两个机构将主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联等技术展开研究,挖掘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所需。截至目前,上汽在硅谷已评估将近100个项目,其中12个处于即将“落地”状态。
此外,与一汽关系较为密切的业内人士透露,一汽也正在进行相关的筹备工作,即将进入硅谷并设立办公室和实验室。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