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从“村村通”到“村村变”
- 发布时间:2015-06-02 16:32:34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图为:洪湖市万全镇12个村成功实现“村村通客车”。
文/图 记者 赵峰 通讯员 石斌 高斌
2013年,我省鏖战10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又将“村村通客车”列为“一号工程”,并将其纳入到“三万活动”主题内容。仅仅5个月,我省“村村通客车”覆盖率达到95%,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便捷出行的迫切需要,更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路通了,车来了,村变了——从“村村通”到“村村变”,这背后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述。
水陆接驳 库区村民不再“与世隔绝”
“铛铛铛——”昨日,伴随着渡船的马达声,宜昌当阳市淯溪镇廖家垭村四组村民余光银眯着眼地向对岸望去,小孙子正等着爷爷的到来。
廖家垭村位于当阳市最北部,被漳河水库三面包围,以往去一趟市区要绕行30多公里。“有时候一年也去不了一趟市区,主要是太麻烦了。摩托车转汽车,汽车再转汽车,光路上的时间就要折腾三四个小时。”余光银说。
今年初,我省启动第六轮“三万”活动,如何让地理条件特殊的廖家垭村通客车,被摆上当阳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当时我们准备了两套方案,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当阳市交通局局长杨兴中介绍,一是提升改造廖家垭至荆门市东宝区马河镇的县道,让村民出门有车坐即可,投资少、工程量小;二是水陆接驳,为这个库区山村修路、造船,直通当阳市区,显然投资高、难度大。
几经调研,当阳市选择了后者,并确定“必须通、长期通”的目标。3月下旬,一条“班车-轮渡-班车”的客运班线接入廖家垭村,这个库区山村终于不再与世隔绝。“为了保证开通,我们向省里争取了1300多万元资金。”杨兴中说,目前从当阳县城到月潭河渡口的26公里路面正在改造升级,同时为了保证客车的安全开行,交通局还争取了110万元专款改造驳船。预计4个月后,从廖家垭开往城区的客车,可以直接通过驳船过渡,村民将不再需要换乘。“上船了,大家跟紧点,不要走散了。”记者在廖家垭村采访时,正赶上该村女同志去镇上进行妇检。村民王清秀高兴地说:“方便,便宜。看病、购物都方便多了,以后还能去镇上,买点山里吃不上的‘稀罕菜’了。”
【画外音】采访中,记者看到,全省很多地市都已完成村组道路的安全改造,舒适的客车正在逐步代替摩的、黑的。如今,“统一着装”的农村客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停靠在醒目亮丽的候车亭,搭载着携带大包小包的乡亲们,在县城、乡镇和村庄之间往来穿梭,成为了一道道蜿蜒在美丽乡村的流动风景线。
客车入村“泥腿子”变身“大老板”
在远安县洋坪镇蔡家沟村,张治国堪称名人——过去穷得叮当响,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农家乐老板。
过去有多穷?为了省钱,他每半年才去理一次发;靠县国税局定点帮扶收购其景观树,解决温饱。“过去来拉一车景观树,要把货车开到山脚下,换乘微面到半山腰,再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他家,最终一盆一盆地运到山脚下的货车里。一忙就是一整天,累得不成人样。”县国税局工作人员说。
现在呢?一条通村公路从他家门口经过,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发现这里竟是一处世外桃源——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老张灵机一动,利用自家房屋办起了农家乐,所有食材全是自家喂养或种植,每逢节假日顾客盈门。“我们老两口忙不赢了,准备把常年外出打工的儿子喊回来。”老张说。
和老张一样尝到“村村通客车”甜头的还有同村的段玉梅。“路通了,车来了,今年我家还准备把养鸡规模扩大到上千只。”段玉梅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账,还有她今年的养殖计划。段玉梅说,今年通村公路加宽了,最近还通了客车,她琢磨着要扩大养殖规模,除了养鸡还要养香菇。
客车入村前后农民生活的改变,折射出山村里正悄然发生的大变化,蔡家沟村主任李炎鑫说:“村里通了客车,村民发展生产的信心更足了,村里计划进一步扩大石榴园、茶园的种植规模,发展农庄经济,壮大村级经济,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
【画外音】在宜昌,“村村通客车”带动“村村通快递”,山区土特产已经实现两天内直达北上广;在红安,“村村通客车”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快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农民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在襄阳市襄州区,“村村通客车”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前往东南沿海地区务工人员明显回潮,就近创业人员越来越多。
机制完善 方能留得住管长久
“车是通了,但能不能长久,我们还是有些担心。”虽然客车通到了村头,但还是有不少村民内心打鼓。“村子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客车坐一趟2块钱,一天也拉不了几个人,跑一趟还不够油钱。”不仅村民担心,运输企业也心里犯嘀咕。
老河口市顺通运业公司总经理田维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车司机的工资、乘客安全险和油钱一月的成本为9000元左右,而每车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一辆车一个月就亏损近6000元。“即便算上国家的燃油补贴,测算下来运营仍是亏损。”
怎么办?公用事业的亏损,不能转嫁到企业头上。“村村通客车成败的关键是资金和建立运管长效机制。”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说,今年全省共筹措引导资金27.5亿元用于村村通客车工程。其中,省级财政筹措3亿元,省直有关部门从正在实施的涉农项目资金中整合筹措24.5亿元。而这24.5亿元中,省交通厅筹措10亿元,省农业、国土、水利、住建、环保、林业、人社等省直部门共计筹措14.5亿元,每个工作组筹资10万元以上。
“在市场条件下,要实现‘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管长远’的目标,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通村客运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城镇客班线与通村客班线无缝对接,采取长线配合短线、热线配合冷线的搭配方式,提升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通各种农村客运补贴度,用制度准绳为通村客车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尤习贵如是说。【画外音】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弥补企业亏损,这已经是全省各级政府的共识。老河口市交通局局长王山宏介绍,老河口引入PPP模式,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政府建立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年初、年中分别给企业预拨40万元,用于客运企业正常运转;年底按照标准对企业进行考核,确定回报率,最终达到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政府补贴先让企业吃上定心丸,而企业通过提高服务,吸引客源挣利润。同时要培育好市场,让客车成为老百姓出行的首选。”王山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