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我所钟爱的小动物们

  • 发布时间:2015-06-01 10:18:50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松鼠

  写到松鼠的诗文似乎也不是很多。是不是因为发生在人与松鼠间的故事比较少?

  我有幸两次在野外碰见过松鼠。一次是在家乡,少年时代,我因常爱去离家5、6里的小镇上买书,为了抄近道,我就从小镇后面的一道山岗上穿过。那山岗上有一大片树林,应该是松树。而有一次,正好是上午,阳光明媚,我穿过阒寂无人的树林时,突然听见前面树叶间有微微的骚动,似有动物在那里活动,我凝神一看,有两只尾巴蓬松的小猫似的动物在阳光闪耀的树桠间跳窜,它们不但不怕我,还扭转过身子用黑亮亮的大眼睛看我,我知道这就是人们说的松鼠。我正想打个招呼,没想到它们一跃,又跳到了另一棵枝桠,尾巴一扫,又回转身看我,似乎在逗引我前进哩!这小家伙!我心里嘀咕一声,或许说了声“嗨”,它们再向前跳跃,一闪就不见了。不过,这两只松鼠还真是给我带来了喜悦,我一整天心情都特好。

  后来,我多次穿越那片树林,却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两只或其他松鼠,不知它们消失到了松林的哪一处。经过这么多年,家乡的这座小镇早已扩大了几倍,楼房林立,也不知那片树林是否无恙,是否还有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在绿叶丛中跳跃?八成是没有了,唉,人呐!

  另外一次见到小松鼠是在内蒙古。那年我与朋友去阿斯哈图石林游玩,到了那里,只见好大一片山野,凸起了座座巨大的石壁。我们走过去的时候,也常常遇到一些稀疏的树林。走在落叶小径上,我突然看到前头的树上一阵摇晃,一只长尾巴松鼠见到人来,缘树而下,跳到地面,倏忽就消失了,甚至没有让我看看它那可爱的小脸。我只记得它通身是灰色的,而我家乡的松鼠却是褐色,阳光照上去,近乎一束火焰。

  往后,我见到松鼠是陪孩子在“花鸟鱼虫”市场闲逛,看见许多四四方方的铁丝筐里都装有松鼠。它们见到人凑近,都拖着长尾巴欢快地或急切地转动、跳跃,甚至发出轻轻的叫声。大概它们是想从笼子里出来,回到山野——或许它们从未到过那里。它们大小不一,花纹也各异,有我从未见过的条状花纹的。但它们只能等着人们把它们买回去当宠物。

  蚯蚓

  我小时几乎不把蚯蚓当作动物,你看它长长的一条,也仅像一截空管,里面装的不过是泥土,甚至看不出头脸。然而我也知道它确实是有生命的,它会动,会爬行。后来我才懂得,这种环节动物消化管纵行于体腔中央,分为口腔、咽喉、食管、砂囊、胃、肠、肛门等部分,它的心脏也随身体前部的若干节分成若干个,呈环状;它雌雄同体……不由再次感叹造化的造物之功真是“无微不至”。

  我在文章里提到母亲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和尚修行多年,期望成圣成仙;不期一日在院子里翻地,铲子将一条蚯蚓一劈两截——那和尚曾有誓言,杀生偿命,至此,他拿起断了的蚯蚓不由感叹:难道真要我为你而死吗?难道真的要废掉我50余年的修行?正恋恋不舍之际,路旁一猎人经过,他听到和尚之言,便答言道:我杀生无数,罪孽深重,要偿命还是我来偿!便跳了悬崖,结果是得道成仙。这也说明,蚯蚓的生命在世人看来也是至微的,简直可以不把它当作生命,所以才有这个故事。这倒也可以理解,蚯蚓终日钻在泥土里,谁把它当回事呢?不过,这个和尚也尚有可原谅的地方,有时候蚯蚓如果不是被伤得很厉害,即使被斩为两段,它仍然可活。据说,此时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迅速闭合,再生出新的细胞,无头的可生出新头,无尾的可生出新尾,一条蚯蚓就变成两条蚯蚓。所以,这个故事里那个和尚也称得无辜,那个猎人倒是捡得个大“便宜”。

  农村的孩子几乎没有不从小就与蚯蚓打交道的。其中的一项,就是掘蚯蚓钓鱼。大约蚯蚓有腥气,穿一截在钓钩上正好可以吸引鱼儿来。我家的旧庭院一角正好堆着乱石泥土,我要找蚯蚓,只需翻开一块石头,就可以看见一条条鲜红的蚯蚓盘绕在土石中间,看不出头尾,只有身子蠕动,随便捏几条放进瓶子,带到水塘边就行了。说真的,看到蚯蚓盘绕蠕动的样子,多少有些恶心。

  但是,我们后来知道,蚯蚓是可贵的翻耕土地的能手。它能很好地消化有机废物和生活垃圾,将之转为肥料;它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和食品;它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用价值,在中药里叫“地龙”……我们真应该向这终日生活于地下,仅食泥土默默耕耘勤于改良土壤的生物致敬。

  我在乡间,每逢雨季,总看到许多蚯蚓爬到路上,因为它有“雨前先出,天晴夜鸣”的习性。公路上车来人往,雨后常看到蚯蚓尸横遍地,真是可惜。至于它的夜鸣我也是常听到的,似乎是一种很短的“唧唧”声从地底发出。

  蝙蝠

  我有多少年没有见过活的蝙蝠了?30多年了吧。也就是说我只是在小时候才见过。

  那是在乡间,每当天色黑定,我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周围一切都变得混沌一团的时候,忽然听见呼啦啦一阵风声掠过头顶,扭颈望,只见几星黑点闪电一般从屋檐下疾飞向天空。“那是什么?”大人们回答:“盐老鼠。”哦,还有这么一种动物!我有些诧异。“为什么叫盐老鼠?”“因为它们喜欢偷盐吃。”

  后来我知道它就是蝙蝠。又听大人们说,蝙蝠是瞎子,看不见东西的,这更让我惊讶。不过我看它那飞的姿势还真像是没长眼睛,横冲直撞。有一次,也是黄昏,我站在门前屋场上,一只蝙蝠竟然直冲到肩上,几乎擦到了我的脸。我伸手就捉住了它,它既不咬我也不挣扎,似乎就那么安心、平静地在我的手掌。我发现它的确长得有点像老鼠,皮肉尤其像,体毛较少,几乎就是薄薄的一层肉,翼很大,翼上筋骨根根可见,就像一只大蝴蝶……我多少有些紧张,就一扬手让它飞回了天空。

  再后来,我读到了关于蝙蝠的一点资料,得知它并不是瞎子,并且是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它有一项神奇的功能,会发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此探路和捕食,此即“声纳”或叫“回声定位”功能,就像“活雷达”。这真是让我佩服得很。不过这一点很长时间不为人知,我们中国人估计知道得更晚。但是,我们中国人似乎也不讨厌这种动物,原因何在,鲁迅先生在《谈蝙蝠》一文中说得很明白:“蝙蝠虽然也是夜飞的动物,但在中国的名誉却还算好的。这也并非因为他(它)吞食蚊,于人们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福’字同音。”这倒确实。我们一贯只关心与己非常切近的利益,所以民间绘画中有画五只蝙蝠而名之《五福临门》的,丝绸锦缎上也常以蝙蝠图形为花纹。

  我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蝙蝠,然而我这么多年来,科学知识并没有增长,比如这蝙蝠是否真的喜欢吃盐也不能确定(倒是在《酉阳杂俎》里看到一条:“鼠食盐则身轻。”——这同样不知道有无根据。)不免连对这小小的蝙蝠我也要感到惭愧了。

  燕子

  还有一样善飞的小动物曾有一次飞到过我手掌上,那就是燕子。

  据说,古代齐鲁地区人们按燕的鸣声把它叫做“乙”,这使我想起我素来困惑不解的问题:《水浒传》里的“浪子燕青”又何以叫做“小乙”,恐怕不是或不仅是如有人所解释的“排行第一的年轻男子”,我认为还是跟他姓“燕”有关吧。中国的相面术中把最好的面相叫“虎头燕颔”,虽然我一直弄不清“燕颔”到底是什么形状。

  我生在乡间,当然从小见惯燕子。我十分羡慕燕子飞去筑巢的人家,一双呢喃梁上燕,带来无限祥和与生机。我们这些野孩子,什么鸟儿都敢捉,什么动物几乎都敢吃,独独对于燕子,连一丝伤害念头都不敢有。但是,有一次,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的手上,我捉住了它。那是仲春时节,天刚落过一场薄薄的春雪或一场细雨,我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地上一片泥泞,我们几个小孩子正在门前屋檐下嬉戏,偶或也冲到屋场上追逐,并且又喊又叫,快乐无比。而几只春燕也似乎受到我们的感染,从屋檐下飞出来,在空中做飞行比赛似的一上一下,一飘一荡一折,倏忽如流星;有时,它们几乎贴着了泥泞的地面,甚至飞到我们身边,要加入我们那欢乐的嬉闹似的。说时迟那时快,突然,有一只燕子向我冲过来,而那姿势却很平稳,我忽动念,试着去捉它,一伸手,还真的握着了它,那燕子就像钻进了小巢穴似的,从我的手掌心探出小头,闪动一双眼睛,似乎没有多少力气挣扎,却也不惊恐。我只觉得它身子极轻,毛羽软滑,也无意于把它捉走,就松开手掌,轻轻一举,它便又振翅飞向天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