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没有产业化,何称产学研

  • 发布时间:2015-06-01 01:32:2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999年深港产学研基地成立的时候,国内甚至还没有明确的企业孵化这个术语,基地当时把被孵企业称之为“加盟企业”。不管这种称呼是否贴切,至少说明,从一开始,基地就把产业化作为首要重点。

  采访中,基地主任史守旭明确表示,基地所有实验室或者研究中心的定位,不是纯粹的搞技术和理论研发,在价值评价上,不是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要有鲜明的目标,那就是技术要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

  产业化才是硬道理。

  长期以来,我国在科研人才的价值评价上实际上并不完全科学。单纯以完成多少课题和多少论文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我国科技和产业的严重脱节。这方面的案例举不胜举,很多研究课题,很多年没有任何市场的关注,相当一部分科研论文,完成之后被束之高阁,不仅无任何实用价值,更是社会科研资源的极度浪费(部分基础性研究除外)。

  在这样的创新驱动发展时代,提倡“产业化是检验科研技术的标准”,也许并不过分,产业化才是硬道理。

  如何促进科研技术的产业化?或许,基地16年来的科学实践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在基地,一切技术研发以产业化为终极目标,并且在内部实行积极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专项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设立投资公司,使得研发人员有了充分的市场导向。在“一个实验室伴随一家企业诞生”的鼓励下,其技术产业化方向一目了然。

  其次是要找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一旦实验室的技术有了产业化可行性,基地就会启动天使投资程序,并且始终在技术上给予最大的后续支持,这就解决了产业化的投资问题,这正是当前技术转移中的最大困惑。同时,基地积极把技术优势推向市场,承接企业委托的技术研发,和企业联合成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作为站在市场最前沿的企业,对技术的实用性有着最大的话语权,因此,这样的合作,直接可避免技术研发少走弯路,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产业化。

  再者,产业化要讲究前提,即产学研必须协同。在人才教育、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上,要实现多方并进,协调发展。如果只讲究产业化经济效益的“本”而不溯“源”,那么产业化的推进就缺少了必要的动力。

  如今,在产学研上,很多机构口号很响,但实践中停留于学术上的更多,学术绝对不能放弃,而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学”和“研”是前提,最终的落脚处却是“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