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王晓东:孜孜探寻人类生命的新知

  • 发布时间:2015-05-27 08:31: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北京西北郊,僻静的生命科学研究园区里,坐落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北生所”)的四层红色小楼——这里,被誉为中国最高效的研究所。

  所长王晓东—个子不高,黝黑健硕的汉子,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双料”院士,他用自己独到的管理方式和学识眼光,引领着一批最杰出的科研人员,在这里筚路蓝缕,呕心沥血,探寻人类生命的新知。

  归国创业——种好一片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细胞凋亡规律研究,系王晓东在美国从事的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可以揭示生物生长与死亡的规律,为人类癌症及传染病等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重要科学理论依据。

  自1995年独立工作后,短短几年,王晓东就获得了多项国际一流研究成果。他的学术论文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成为该领域知名学者。

  2004年4月,41岁的王晓东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中国内地20多万赴美留学生中进入美国科学界最高殿堂的第一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评审相当严格,需要经过多轮秘密投票程序。他的入选证明了自身实力。

  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筹建,2005年正式揭牌成立,王晓东被聘为所长。他毅然选择回国,投身中国的科研事业。王晓东说:“北生所是国家科技体制、科研管理改革的试验田。这对于报效国家和个人事业的发展都是好机会。”

  宽松和谐——营造环境回归科研本质

  北生所做的是探索性基础研究,科学家需要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展开研究。

  “在这里,包括晓东在内,我们大家都是平等讨论交流,都是直来直去,不用拐弯抹角,只对事、不对人。这是个纯粹简单的地方,大家一起做研究。”实验室主任邵峰说出了他在这里工作10年的原因。

  “我们这里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所长不干涉学术自由。如果所长整天问我干了什么,告诉我该干什么,那就没法干了。”邵峰说,“晓东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

  “所里会有轻松的恳谈活动,大家坐在一起随便聊聊最近的新想法。这对建立良好的科研氛围帮助很大。”黄嵩说。在北生所,科学家拥有很大的科研自主权,而非行政官员决定科研选题。

  “真正原始创新的科研无章可循。研究者要有心灵上的自由。”王晓东从科研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

  长期的宽松环境会不会使科研人员产生惰性?面对疑问,王晓东说:“我们实行的国际小同行匿名书面评估,要求10年内做到国际领先。这个杠杆还是很有力度的。”

  尊重学术自由,提供一流服务,行政围绕科研转。北生所尽最大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

  追求原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王晓东的北生所追求原始创新,而不是跟着别人跑的“山寨版”。

  所里的李文辉研究团队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不仅回答了关于乙肝病毒感染至关重要的科学问题,而且从根本上突破了乙肝相关研究最重要的技术瓶颈。

  “文辉的研究在突破之前,较长一段时间里也没发什么论文。但是我和他聊过,发现他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有很清晰的分析和判断,很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我支持他的研究。”王晓东说。

  对人的判断和坚持,源于王晓东对基础科研的理解:前面有没有路不知道,可能要翻过山才能找到一条通路,但也可能只找到一处断崖,那这条路就不通了,还要继续找下去,所以科学家探索新知要耐得住寂寞。

  “希望我们北生所的青年科学家在中国的土地上能作出影响世界的发现和发明。把创新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追求,就要立足长远,把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在有足够量的积累之后,必然有质的飞跃,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王晓东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据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