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厦门青年农民创业:“空壳村”变“闽台生态文化村”

  • 发布时间:2015-05-26 15:52: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厦门5月26日电(记者 苏杰)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济生缘合作社社长、青年农民陈俊雄正在启动一个与台商合作的项目——济生缘凤梨馆,台湾方面的合作者是“凤梨博士”黄来裕等,项目首期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建设一个生产凤梨酥的“观光工厂”,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台湾名产凤梨酥。

  黄来裕从台湾引进了凤梨苗,济生缘合作社已种下二三亩“凤梨田”。黄博士说,要把台湾的凤梨文化引进来。

  今年35岁的陈俊雄是一位农民创业者,他带领村里的一帮80后、90后的小伙伴,开辟了远近闻名的院前社济生缘“城市菜地”。

  陈俊雄初中毕业以后就离开村子到外地打工,2014年3月,他回家时,青礁村主任颜鸣秋对他说,厦门正在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其实质就是让老百姓积极参与社区和乡村治理、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村主任还带他去参观了一个先进村。回来后,陈俊雄下定决心,要借“共同缔造”的东风,改变家乡面貌。

  陈俊雄所在的青礁村院前社是一个自然村,被称为“厦门的菜篮子”,村里种菜能手很多,陈俊雄选择的创业突破口就是种菜。

  院前曾经是一个很热闹的村子,可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院前成了一个冷清的“空壳村”。如何把小伙伴们召唤回来呢?陈俊雄找人商量后成立了“济生缘合作社”,模仿网上“开心农场”的做法来经营城市菜地。经过发动,合作社首批招募了15名本村的年轻人,大家动手开垦了二三十亩闲置土地,“城市菜地”建起来了。

  陈俊雄介绍说,“城市菜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村民以前自己种菜,一亩一年最多只有3万元的收入,而现在通过“城市菜地”模式,让市民通过出资认种的方式加入进来,一亩地一年的收益可达到8万元。很多村民看到实惠,要求加入合作社,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村加入。目前,合作社发展到30名成员,“城市菜地”吸收了300多名会员。

  “城市菜地”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陈俊雄又在谋划新的增长点。他计划在村里建一个“蔬菜交易中心”,带动本村和周边村的蔬菜销售,让菜农减少卖菜的中间环节,获得更大收益。

  陈俊雄表示,村里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些年轻人整天觉得无所事事,加入合作社之后,他们清晨六七点就来到菜地忙这忙那。由于下地劳作时间增多了,一些人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

  1989年出生的颜中民大专毕业后就回到村里闲荡,加入合作社后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一个支点。他说:“我好像变了一个人,现在生活变得充实而积极。”

  村里的老人也觉得,这帮“浑小子”变了,变得“靠谱”了。因此也纷纷支持年轻人的创业行动。

  原来在区文体局工作的颜莉勤辞职回村,担任济生缘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她认为,在村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发展空间。

  今天的院前社,城市菜地绿意盎然,红砖古厝焕发生机。富起来的村民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济生缘合作社又率领大伙开展“美丽村庄、清洁家园”建设。台湾大学社区营造专家李佩珍女士也在院前社租房住下,协助村民对村容村貌、房前屋后进行规划、改造、提升。院前社借鉴台湾经验开展了“垃圾不落地”活动,全村配置了300多个垃圾桶,专门的垃圾运输车一天早晚2次运走垃圾。

  院前社正在谋划转型升级。济生缘合作社和村民商量,引进资金对村里闲置的古民居进行修缮、改造,适度开发咖啡馆、民宿、私房菜、博物馆等文化旅游产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记者看到,蒙蒙细雨中一座名叫“大夫第”的古厝正在被修缮,这里将开办一间“国学馆”。一名叫马克的台胞也在院前社租了一间古民居,准备开发。

  陈俊雄说,借助“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东风,通过我们的创业和努力,院前社由“空壳村”变为“闽台生态文化村”,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台味浓”的新农村。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