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可否抓抓“不严不实”的典型

  • 发布时间:2015-05-25 05:33:21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罗浩声

  市委书记刘奇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部署会上指出,“不严不实”侵蚀的是党的肌体,污染的是政治生态,必须坚决清除这一“腐蚀剂”;“不严不实”伤害的是群众感情,疏远的是干群关系,必须坚决拆除这座“篱笆墙”;“不严不实”践踏的是公共权力,败坏的是党的形象,必须坚决铲除这个“病毒源”;“不严不实”阻碍的是改革进程,贻误的是发展大局,必须坚决搬掉这块“绊脚石”(5月19日《宁波日报》)。

  修身要严、用权要严、律己要严,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和成事之要,来一次全面深入的专题教育,十分必要。不过,笔者以为,在搞好针对性教育的基础上,还应抓一抓“不严不实”的典型,以便划出清晰的是非界线,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坚决摒弃、自觉远离“不严不实”。

  现实中,不乏“不严不实”者干得得心应手、混得有滋有味,原因在于他们的表现带有欺骗性。比如,“三严三实”的干部开会,“不严不实”的干部也开会;前者常往基层跑,后者也频频“深入群众”;前者注重抓落实,后者也逢人便讲抓落实;前者重自律,后者也到处强调“廉洁从政”……有时还真难看清究竟谁“又严又实”,谁“不严不实”。像十八大后落马的万庆良、季建业、李春城、武长顺、王敏、徐钢等人,哪个不是以“又严又实”的面目示人,并不断获得升迁?应该说,有的干部“不严不实”,可以一时迷惑一些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骗过所有的人。但事实是,像上面那些人,若非腐败案发丢了“乌纱”,他们或许还是一如继往地“又严又实”下去。这种怪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党纪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严格。十八大之前,公款吃喝、旅游和违规发放福利等问题在很多地方愈演愈烈,似乎成了一个“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难题。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从禁止公款购买贺卡、挂历、月饼等入手,以钉钉子的精神步步推进,使党风政风得到了根本扭转。解决有些领导干部“不严不实”的问题,也要抓典型性问题和个案。只有敢于把“不严不实”的干部拉出来“遛一遛”、亮亮相,把“规矩”立起来,才能以纪律“刚性”约束有些干部的“任性”,才能把“三严三实”变成领导干部从政的“底线”。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而,抓“不严不实”的典型,也应突出“县处级以上”这个“牛鼻子”。要通过巡视、督查、暗访等方式,对那些处在重要岗位的干部,来次更全面的“扫描”。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该处理的处理,该挪位的挪位,该查办的查办。只有县处级以上干部自身“严起来”“实起来”,才能给其他党员干部树立榜样和标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