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金融服务“三农”的有力探索

  • 发布时间:2015-05-22 05:35:50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杨世智

  对于省农行推广建设的服务“三农”“四融”平台,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创新;也有人深以为然,认为这是银行服务向我省广大农村迈进的一大步。

  那么,省农行的决策层是如何考虑的?这算是一种创新吗?

  构 想

  “四融”“三农”金融服务平台的构想,既来自于省农行在我省的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实践,也来自于对其自身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从实践上说,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既是责任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求。”省农行行长韩国强表示,“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央要求涉农金融机构不脱农、多惠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将甘肃省农行确定为服务“三农”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双试点行,并要求大胆探索,持续努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性。

  2010年,省农行以独家代理全省“新农合”为切入点,率先启动“金穗惠农通”工程,让农民手头拥有了农行的惠农卡;2012年,省委全面启动双联行动之后,省农行着眼于扶贫攻坚大局推出“双联惠农贷款”专属产品,支持58个贫困县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让农民有了启动资金;2013年,在推动“双联惠农贷款”工作过程中,省农行发现农民生产技术和知识能力不足,又启动“三农”金融辅导工作,提升农民的致富能力。这些举措和行动,已经具备了“四融”平台的融通、融资、融智、融商的雏形和框架,而“四融”平台的开发和推广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顺势而为。

  韩国强认为,“四融”平台的建设是“不得不为”“不能不为”的一个举措。从省农行自身发展看,虽然县域市场发展在加快,贡献度在提高,但放眼整个农村金融市场,农行的传统优势在削弱,市场份额被“蚕食”,服务“短腿”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又不能回头走“铺摊设点增人”的老路,只能另辟蹊径创新突破。从市场发展看,省农行通过调研发现,甘肃农业呈现多样化、个体化和小规模化特征,即使农民有本钱、会技术,仍然未彻底摆脱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渠道有限,农产品卖不出去或卖不了好价钱,解决产后通市场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从外部条件看,2013年底我省行政村开通宽带比例达70%,信息下乡的乡镇覆盖率达65%,农村网民比例达73%,使得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正在成为可能。基于这些需求和基础,省农行就必须“想在前头”,考虑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服务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独特的优势。

  所以说,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既是责任使然也是市场使然。

  探 索

  2014年10月,省农行宣布“四融”平台正式投产上线。

  按照构想,着眼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四融”平台服务覆盖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其中,“融通”平台的核心是统筹发展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服务点和电子银行“四位一体”的服务渠道,为农户提供小额存取现、账户查询、转账结算等基础金融业务,以及新农合、新农保、话费、水电费等代理缴费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融资”平台则着眼解决“三农”发展信贷支持,核心是创新打造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的产品体系。“融智”平台着眼提升农民致富能力,核心是通过开展“三农”金融辅导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发展能力“短”和“弱”的问题。“融商”平台则着眼解决农民“买卖”之忧,核心是把农行打造成“三农”的“电商”,着力解决农村商品流通“买难”和“卖难”的问题。

  考虑到服务对象是“三农”客户,为提高其操作便利性和降低交易成本,省农行设计研发了一套名为“金穗四融”系统,集“四融”主要功能于一体,并开发出了终端版、PC版、手机版三种不同的版本。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四融”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也给省农行带来了客户流和资金流。以农行平凉分行为例,通过“四融”平台购销资金体内循环,带动该行储蓄存款增加8200万元。同时,通过“四融”平台“牵线搭桥”,该行还为两户农业企业办理了总额为4800万元的一项跨境贸易融资业务,实现了外汇业务新突破。

  针对外界的评论,韩国强说:“或许大家都知道这么做,‘四融’平台也不是最先进的,但关键是别人没有去做,而我们脚踏实地去做了,并给‘三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就是一种创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